《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800字
张楚在“姐姐”中写到:
“我的爹他总在喝酒是个混球,在死之前他不会再伤心不再动拳头。”
现实中的多少父母实际上扮演者以爱之名的混球,不时在孩子们眼前挥舞着“拳头”击打他们的内心,即便父母们终于苍老坐在楼梯上面已不是对手,“拳头”造成的伤害却仍深嵌在孩子们的潜意识中。
工科出身的我对心理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一直抱有怀疑。心理学各种流派用一套理论来解释现实现象,尽管不乏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解释,但这些理论称作假说更准确一些,充其量有一些治疗产生效果的案例作为支撑,但这些治疗案例并不符合双盲测试的标准,不可证实,无法证伪。
《为何家会伤人》相对其它心理学理论,算不上系统和严谨,但它同样试图解释人的潜意识的形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武志红把潜意识归为两个“内在的我”。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的形成都和婴幼儿和童年时期父母之间及父母与我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关。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们的情感基础也常是童年形成的。
即便心理学不像数学、物理学那样有严谨的逻辑,严密的推理,严格的实验证明,我仍然认为它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不仅仅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必须课,也应当是夫妻的必修课,父母的必修课,一个合格成年人的必修课。因为缺失了这门必修课,我和闺女她妈仍不时混球一样把无知的拳头落在她们稚嫩的心中。每对夫妻都应该对彼此的关系心存敬畏,每个父母都应当对孩子们的感受小心翼翼。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工作中处理的是利益,目的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的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并接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