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1100字
自《追风筝的人》后,卡勒德•胡塞尼再一次超越了自己,《灿烂千阳》真的是一本熬夜都想读完的书。卡勒德用细腻的笔调、触人心弦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玛利亚姆、莱拉这两个女孩的故事,小说同样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跨越时空三十年,将阿富汗难民的生活状态毫无修饰地展现出来。与《追风筝的人》不同的是,这次卡勒德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一个哈拉米(私生子的意思)玛利亚姆和受到父亲开明教育的女孩莱拉两人的口吻讲述她们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虽然这两部分刚开始转换的时候让人觉得很跳跃)。或许只有经历过最悲惨的人才有资格来谈悲苦,女性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是毫无地位的,这不仅仅讲的是两个女孩的故事,而是整个战乱下阿富汗女人们的故事、阿富汗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以女性为主角,给我们展现的故事不仅关母囯与敌国战争的情况给本国带来的影响看,还与本国社会、人民信仰、观念问题有关。女性不仅受到战争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女性对战争局势及原因是一无所知的),更多地、更直接地是受到家庭、传统观念的摧残。我们中国在以前也有很多对女性不公平的规则,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类似的情况也很多:女人的脸孔只能给丈夫看,外出必须由男人陪同并且穿布卡(一种将全身都包裹的衣服,外面的人连里面人的样子都看不到);女孩到了一定年龄还和男孩走在一起会被认为不贞……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人与人千差万别,但人类的感情却是相通的,与性别、年龄、地域、学识无关,在读本书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心中如翻江倒海、一次又一次某一个平和的情景下主人公某个微小动作都令人心一紧,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玛利亚姆和莱拉两个人甚至能好得像母女一样吧,她们虽然过去经历不同,但同作为阿富汗女人,都受到同样的摧残。小说最后的结局虽不胜完美,但内心还算是得到了安慰,为两个女孩悲惨的命运,为惨受战争迫害的人们,愿和平永久。
读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还是很深刻,书中涉及到了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父女、母女、夫妻间的关系等,从这些得到了很多启示1.如果一定要给爱一个考验,那么时间不会给任何人后悔药,有的东西有的人去了就真的再也没有了。因为无能为力所以最后留下很多遗憾和后悔,玛利亚姆和她父亲扎里克就是这样让人惋惜的一对父女。原谅他人其实也就是不折磨自己,我们无法做到亲身体会那么就多些换位思考和沟通把,愿真诚和爱都通过时间、现实的考验。2.希望是活下去的动力,无论如何都不要成为一条咸鱼,说不定哪一天天就晴朗了呢?虽然最后莱拉与塔里克重逢时,两人都是千沧万孔,但两人最后也还是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灿烂千阳》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