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1300字
Books Wind Into the Heart
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然会经历坎坷。因此,我所说的“苦旅”,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由创造之苦连接成了人生旅途,这便是文化的宿命。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这本书,不敢看太快,不敢多看,每天心最静、最渴望用阅读来放松的时候才看一章,而往往没看一章的时候并不轻松。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涵盖太多,承受太多,用散文把历史的厚重写出。
这又是一本很大气的书: 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气势磅礴的文风,满满当当的深厚历史感,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历史的关怀。以至于我阅读过程中,不敢、甚至不愿意发一想法,怕打断这通畅的行文。
全书包含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上至古代下至当代,从国内跨越到国外,行走于陆地、海洋、极地的文化旅途,浓缩了作者对人生、历史、文化的自省与拷问。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充分利用通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把一个个历史遗迹,一位位历史人物,一桩桩历史事件描述得让人让人身临其境。不论是对人物的缅怀,还是景物的刻画,文字都是典雅优美,饱蘸深情,字字若花绽放,别有一番韵致。
- 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腼腆年轻的女老师
- 从来没有留下什么生平故事的李冰,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都江堰一座
- 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满载敦煌文物的背影,让人无不愤慨
- 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 承德避暑山庄的浮沉,折射了整个清王朝的兴衰
- 宁古塔自古流放的文人呐,我亦飘零久,默默泪流
- 山西这个曾经最富的行省,满载历史的庞大财富,直待秋雨先生到来,才留下痕迹
- 天一阁门口及膝的深水与阁楼上满地的枣核,叫人怎是愤慨能平息
- 还有那苍茫的沙漠、美丽的海洋、神奇的极地,顺着先生的文字,我也经历了一场免费的旅游
- 谢家门孔的谢晋,对电影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 百岁高龄依然受到舆论攻击的巴金先生
- 为中国戏剧奉献了毕生心血,最后却遭到有意遗忘的黄佐临先生
- 因才华横溢而遭嫉妒,历经乌台诗案,官途坎坷的苏轼
- 以及作者本人二十多年遭受攻击和质疑
看着自己的文笔,越来越显现一种稚嫩,虽然划了很多线,很想模仿先生的文笔,用大量的意象堆砌,写出精妙绝伦的排比句,但这样的文字风格,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多的人生阅历和融会贯通的人文历史观,又怎能模仿出来呢。
唯一没能明白,秋雨先生为何在书中多个章节强调自己多年来被人攻击、质疑,给予诸多文字辩解、澄清。之前没有专门看过先生的书,仅阅读过三两篇散文,老师提到过\\余秋雨先生是个很有争议的文人\\,也并没有多说什么了。我想大多数读者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透过谣言与质疑,品读到先生文章下显露的才华与温度。so \\let them say\\。
写下这浅薄的读后感,有时间还会再读《文化苦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文化苦旅(新版)》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