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700字
看过东野先生强情节支撑的作品,再看莎婆近乎全对话体的小说,真是一种全然不同的体验。
首先,整个作品的口感更为丰富。一段段对话,环环相扣,在平实的语言下深埋线索,不得不说,读着读着我都能想象出波洛那张圆润的脸蛋上,丰富而多变的表情,人物聪明而略带自负,理性又颇为细腻的特点跃然纸上。
每个人物的爱恨情仇也都十分明显,完全不同于日式作品中的压抑和内敛,具有丰富画面感的章节真是数不胜数。这都直接为整个作品带来了相当顺滑的口感。
其次,莎婆显然对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着墨更多。
曾在假期读完上下两卷本的基督山伯爵,对这种一部小说读懂一个时代的笔法真是佩服不得,如今在一本侦探小说里也看到了这种功力,觉得颇为惊喜。深深嵌套在时代中的人物格外鲜活,与环境(本案中的火车、雪景、东中西部风景的快速切换)相辅相成,呈现出格外浓郁的口感。
对于每个人的服饰的描写特别精细,杜撰出的嫌疑人一身猩红色和服睡衣,上面还有龙纹,在杀过人的车厢里,外面是满天飞雪,想想就颇为刺激……
第三,案件的构思当然就不用说啦。
有这么长的篇幅做铺垫,整个杀人案的格局十分多元,案中有案,让种种光怪陆离的事情相互嵌套起来却又丝毫不显得违和,或者说至少读起来的时候几乎能让人全盘接受。
群策群杀的格局也不可谓不开脑洞,虽然此前早就看过剧透,但真正读起来却还是如此慨叹如此复杂的事情能用文字描写清楚,相比之下,福尔摩斯的案件虽然也不乏光怪陆离,但也罕有这么多的人物参与。
还是要与诸君共勉,也提醒一下。
首先,看莎婆小说备好纸和笔,把人名和逻辑关系画下来,不然真容易混乱;
其次,不要为了早看到结局而拖情节,很多线索都藏在对话和细节里,一旦丢了,就完全不理解结局了;
第三,不妨动手作图画画犯罪现场,对于路痴的人,或许有找回方向感的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