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人生还》读后感_1600字

《无人生还》读后感1600字

阿婆最经典的几本侦探小说基本上都看过了,而且都看了好几遍,比如这本《无人生还》。看了好几遍并不是因为小说非常精彩,恰恰相反,我觉得阿婆的小说都不够精彩,读来甚至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作为睡前消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豆瓣上对阿婆的几本经典侦探小说评分都非常高,以至于我看完第一遍之后有点怀疑自己,不敢妄加评论。自认为看过的推理小说也不少,很少有推理小说像阿婆的小说这样给人一种节奏缓慢、沉闷的感受。因为有些怀疑自己,所以后来又看了几遍,感受仍然差不多。
不可否认,阿婆的推理小说诡计和套路确实非常精彩和经典,很多都开创了推理小说的先河,比如《罗杰疑案》使用的叙述性诡计,本书《无人生还》开创的暴风雪山庄模式让人感叹作者脑洞之大。
这种不看到最后不知道结果,看到最后让人感叹作者想象丰富的风格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作者为了套路而套路。许多案件之所以会发生、案件所产生的谜团都需要作者开金手指强行制造一些巧合,很多人物的行为都不是正常人所为,作为读者心里不免有些疙瘩。
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里身家几十亿的女富翁出国蜜月旅行那么长时间竟然甩不掉一个平穷的女孩子。还有本书《无人生还》里杀人凶手哪来的钱买一座岛?凭着陌生人的一封信就兴致勃勃来海岛参加聚会的军官怎么会突然自闭绝望最后被杀?甚至本书开头仅靠几封信就把所有人骗来孤岛也并不那么令人信服,有几封信里给的理由很牵强,很可能有几个人不会参加,作者强行让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严重削弱了故事的可读性。
其次,作者太注重诡计和套路而忽略了细节,有些细节甚至是为了套路的成功强行被作者忽略掉,造成一些严重的破绽和漏洞。这些bug在初读小说时让人产生疑问,看完最后的诡计再比照前面产生的疑问会发现如果侦探或者其他人注意到这些细节,如果作者不故意隐藏或忽略这些细节,侦探早就破案了,甚至不用侦探出手凶手就被抓住了。
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第一枪故意打空时,旁人和侦探没有发现打空的弹孔,说明勘查现场完全不仔细。现场的两个旁人没有第一时间拾起作案的手枪,都第一时间去照顾开枪打人的人却不管受伤的人,完全不合常理。比如本书《无人生还》里法官仅凭一点红泥就可以装成被枪杀致死,旁边几个人甚至抬尸体的时候都发觉不了,太不现实。
在阿婆的几乎每部小说里都存在很多这种强行制造巧合、故意让人物行为不正常、忽略和隐瞒细节、不顾逻辑造成很多破绽和漏洞的情况。作为推理小说,阿婆的书还不如《哈利·波特》里的逻辑缜密。
当然,阿婆的推理小说并不是本格推理,案件的侦破也完全靠阿婆给侦探留的后门。如果阿婆推理小说的故事能写的引人入胜的话,读者不是不可以勉强忽略以上情况的存在。事实上《无人生还》就根本不是一部推理小说,按照阿婆最后给出的逻辑,这部书里的凶手可以是这10个人里的任何一个人,完全没有推理可言。
关键是阿婆为了自己套路的成功,为了在最后才揭露诡计就必须在前面给出各种不相干的信息造成烟雾,为了欺骗读者在每个案子发生时都有大量的嫌疑人,每个嫌疑人都有见不得人的事或者自己的小算盘在侦探询问时不说实话,把侦探或读者引入歧途。
本来一开始就给出一大堆外国人名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作者在案发调查中还要为每个嫌疑人插入一段对案件推动基本没有作用的故事。这些大量让人记不起名字的嫌疑人无用且无聊的信息造成阿婆的小说节奏非常缓慢、沉闷,再加上前面非常多的巧合、破绽和漏洞等情况,只能完全靠提醒自己故事最后有精彩的诡计和套路来坚持,否则完全读不下去。
可以这样说,读阿婆的小说,只需读前面20%了解主要人员和案发情况,再读最后20%了解故事的诡计套路就行了。
阿婆的几本高分经典小说,《罗杰疑案》和《无人生还》我给3星,毕竟开创流派先河,而且故事性相对来说还可以,勉强能够读下去,其余几本只能给两颗星。剩下的几十本不读也罢,毕竟几本豆瓣高分也就这种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人生还》读后感_1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