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1300字
六年前我第一次读到木心。当时我已经写了几年诗,也看了一些中外诗集,从旧诗到新诗、从浪漫主义到象征派,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可当我无意间在大学图书馆看到木心时,我立刻就被他的文字俘虏了:怎么可以这样写诗!他的诗,既不像旧诗那样死守格律不放,却仍然保留了旧诗的文字风味及音韵气质;也不像新诗尤其是现代诗那样肆无忌惮、天马行空,却吸收了新诗舒展自如、主题繁多的特点。这正是我理想中的结合了旧诗新诗的典范!恰如一位博学的老绅士,拄杖街头,人们一望便知他风度翩翩、阅历丰富。从此我就奉他为我的诗学导师,及至后来看他的散文、小说、回忆录,洋洋大观,如矗立海滨的灯塔,又如日月之上的那一缕孤云。
“木心诗如阳光下的冰山,兼具温润和冰凉,让你体味静谧、悠然遐想,却不容易察觉海面下的冰山是怎样的庞然大物。”
“在《云雀》这本诗集的推荐语中,我看到了‘木心金句纷披的诗集’这样的字眼。不过,我觉得这评价不太适合木心。在我看来,木心是一个过程性的诗人,而不是一个结论性的诗人。他在和香港《中报》月刊记者对谈时,提到绘画创作的三重快乐,分别是‘画之前、画之中、画之后’,而极力避免类似于塞尚所追求的‘第四重母爱的快乐’(见《鱼丽之宴·江楼夜谈》),也证明了他想要的是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乎结论,更不在乎作品面临的或褒或贬或永恒或湮灭的处境。他的诗作,大多是有机的整体,而不会像张炎评价的吴文英的词那样,‘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即使我们硬要对木心的诗下结论,这结论更适合以诗歌为载体来讨论,如木心对《红楼梦》中诗的看法:‘《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把木心的句子放回诗中,句子就会摇曳生姿,光华灿烂。”
“木心是真正自成一派的。”
这是我三年前写的一些笔记。后来我和人分享木心时,还写过:
“读木心就像在夜晚的沙滩上散步:一面是天地广阔但浑然如一体;一面是静谧安宁但时时有波涛。天地广阔是指他的文字包罗万象,浑然一体是指他自成体系;静谧安宁是指他的文字轻松不激烈;时时波涛是指他的思想如万丈雷鸣。也就是哲学上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伟大的东西总是矛盾的。”
六年前,一二年。木心于一一年底逝世,很遗憾我见不到他了。我去过乌镇,西栅有他的艺术馆;东栅有他的故居,但斯人已逝,踪迹杳然,空余我一颗虔诚的心灵。他的《云雀叫了一整天》,我以为题目有两层意思:第一,诗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诗,如云雀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这是很幸福的;第二,“一整天”,诗人也会疲倦,却仍然无人来欣赏他的歌唱,这是一种惆怅与寂寥,但是味道一定是淡淡的。
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我与木心》一首:
我没见过他
他是一片不定的白云
总在描画着自己
我又是见过他的
在每一朵历史的浪花
诗人的书签里
很自负
但绝没有傲慢
和朋友们亲切交谈
耶稣,但丁,还有我
他说他,他说律诗比杜甫
我只微微一笑
他说他,他说他旷野独自黄昏
而我,二十年来
极少泛滥的眼眶
被勾勒出晴天深湖的形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