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杨绛传》读后感_1000字

《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

花了4小时读完了杨绛传,读完了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与其说是杨绛传,不如说是杨绛与钱钟书共同的传记,因为他俩是密不可分的,从第一次在清华相遇,钱钟书就是杨绛传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大概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我曾经也是迷茫的,觉得活着也活不出什么趣味,捧着手机看网文,看视频,和别人毫无意义的闲扯,玩游戏…说真的确实没什么意思,有时甚至连这些事也不想做,碌碌无为的便度过了整天。

直到我读到了杨绛先生的传记。

原来这么会有人这样活到老学到老,三天不读书便不好受,一周不读书更是觉得这一周白过了,这么一算我有多少日子都是白过了啊!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知识令人佩服,精通多种语言,博览群书,但却不骄不躁,时刻对知识抱有虔诚尊敬之心,不仅翻译信达雅必备,自己的写作更是文采斐然。知识的熏陶使她平常说话都是与常人不同的。

钱钟书先生更是如此,精通的语言比杨先生又多好几种,“钟书”即为“痴书”之意,每读罢一本书,必做读书笔记,长此以往,各种语言的读书笔记多达几十万字,怎能不教人佩服!也是从钱钟书先生这里,我萌生了做读书笔记的念头。

以前读《我们仨》的时候,热泪盈眶,他们三个人真是太苦了,然而直到读完《杨绛传》,才知道《我们仨》所描写的辛苦不及真正的十分之一,经历了十年文革,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的痛楚后,杨绛先生是怎样做到怨而不怒,哀而不悲的呢?对自己有恩的人,涌泉相报,对自己有伤害的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是借此看清这是个怎样的人。这是怎样的大智慧呢?文中摘录的杨先生的散文,无一处是哀伤的,满怀的都是与钟书相聚的快乐和对未来的期望,连《我们仨》都只是满满的怀念之情。

也许是因为有了经历,便比从前更能理解杨绛先生了。独身一人后,那个“家”只是供她栖身的房子,而家在哪里,她仍旧在寻找。于我而言,爷爷走后,奶奶家变样了,已经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地方,我终将失去这么一个家,但是我学到了,有怀念有记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些足以支持我度过余生。

作为百岁老人,那个时候对人生思考的深度会到哪里呢,杨绛先生的书之后我是都会读的,但是我觉得我还是不能理解杨先生真正的大智慧,唯有我“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才会理解吧。

祝《我们仨》能在那边团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杨绛传》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