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1300字
不知道读了多久,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中间断读是因为去准备考试。考完试马上又续读了。读完感觉腹内充盈,却无以言表,浅薄的自己不配给本书任何点评。书已拜读完,总还是要写写读后感,留下点自己的印记,仅供以后回味。
这本书相对客观的从各方面描写了曹操的一生。感谢作者,通过此书了解了一段被三国演义和戏文误导了的历史。
南阳许邵的评价基本中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贾文和的评价更为贴切吧,卑鄙的圣人。曹操也是常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惧,以武力东征西讨,赖权谋驱将御侯。他有他的识人之明,效仿周公吐哺,故喜得各路文臣虎将,乌丸俯首,鲜卑来朝;也有他的寡廉鲜耻,难容忠言逆耳,竟逼反张绣斩杀华佗,曹昂惨死,曹冲无救。他一方面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得乔玄郭景图之辈提携;却又薄情寡恩,以郗虑弹劾孔融,迫华歆戕害伏后,撕碎士人的信仰。曹操有他的理想,年轻时能著五色大棒,罚不避权贵。为政也能革新,唯才是举。却难逃这个乱世的法则,畏惧人言,畏惧道德,不敢身登九五,却又各种僭越,囚帝王,害皇室,登不登九五,早就只是一块遮羞布。可怜他坚持一生的唯才是举,到最后也被门阀士族逼迫的不得不妥协,到了曹丕更是毫不犹豫的抹掉最后一丝痕迹。不得不说,曹操的一生是伟大的,又是卑鄙的,是可敬的,又是可怜的。他不过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作为群雄之一崛起,无可厚非,不过是向那个即将沉没的汉代大船借了一把力。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是称雄称霸的一种手段,若说曹操为汉贼,刘备呢?孙权呢?即使刘协玉带召除了曹操,那么然后呢?还会有刘备或者孙权之流,谁又会甘心辅保正统,那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刘备就甘心做他的刘皇叔吗?所以说,正人君子之说是儒家为统治阶级统治天下准备的,那个纷乱的年代,救民于水火的,都是刘邦这样的流氓和曹操这样的卑鄙小人。弱肉强食从来都不止在丛林里,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在纷乱的年代里,同样。
这本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也特别贴切,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到位。没有单纯根据历史的好恶评价人物,而是根据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情事,性格等揣摩心理,做出相对公正的评价。然后在尾声汉末众生相里对每个人进行总结,又通过不同人物的角度对曹操进行了总结。通过人物分析,这个纷乱的东汉末年,好像每个地方都特别的合情合理。这个乱世是一块田,而每个萝卜都因着情势,性格,站在了自己的那个坑里。也因着情势和性格或茁壮成长或跌落深渊。这一切都被历史和命运的大手掌握推动。没有人能算得清以后的每一步,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连曹操都称赞的孙仲谋却也在晚年犯了他鄙视的曹操的同样错误。这个世界究竟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人能完全算尽人心。仲长统也不知道。贾文和,司马仲达之流勘破人心,谨小慎微,也只能在关键的地方因势利导,使事情朝着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英明神武如魏武帝,也有力有不逮的时候,我们都是这世间凡尘,只能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势而做出合适的选择。没有人有绝对的对错,站在每个人的角度思考,他们所做出的选择都有自身的原因,也许很张狂,也许很无奈。能从这方面分析,是本书很值得推崇的一点。
魏武帝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我仰慕,崇敬。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