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读后感800字
学生时唯一手抄过的书就是作者的书,好像是那本我的人生笔记。问我自己为什么会是毕老师的书,可能是迷恋着她在青藏高原做过医生的经历,可能是那时我开始试着理解人生的含义。那本书没有抄完,也没有按照想的说以后再来细细品读。
后来从毕老师出版的书书名看主观臆断多是我不喜的鸡汤味道的,就没有关注。直到这本书,因为非洲太远了,虽然在wish list上,但总觉遥遥无期,连看攻略的信心都没有,希望不是在Greek Kalends;非洲太神秘了,虽然亦带点恐惧色彩,确加重了要探寻的向往,曾结识的一位来自南非的男友是我的心里距离这片大陆最近的时刻了吧,可惜看起来他没有很留恋要返乡的念头,除了家人,他给出了那儿还是很危险会发生不愉快的描写。
于是匆匆翻看起来,匆匆读完。对于要获得非洲起步阶段知识的读者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读完这本书我也明白十几年前为什么会选择作者的书来以手抄录,因为毕老师的风格一贯之很简约流畅,调理和内容表达的那么清楚,不故意拿强拿调,没有晦涩之处,初涉文学的我当然喜欢,觉得又有营养又不费力。
非洲三万里也是这样,一本可读的书,但不是一本保留书目。书里明显大段的引用参考资料,及一些旅行思考,是那种像是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出来的我想哦,这是你的想法的一类思考,不太会触动灵魂。比起来,更喜欢林达旅行笔记,其描述、引用、思考都跟一气呵成,精确和深入到位。
像本书中作者给不同人物的昵称,实在不喜欢,这种流行的写作手法当然好,更鲜明那人物的特点,只是书中的如“女杀手”“麒麟奴”这样的名字,看着别扭,作者已经强调没有贬义之意,可毕竟使用了具贬义之词。书中曼德拉的故事引用资料很多,埃塞咖啡是第一回听说,不知道有机会尝试吗?或者赐给我机会尝试非洲之傲吧,我觉得这是书中之高潮,荒僻的大地上装饰古典的机车或而奔驰,或而停歇,或而被阻挡,车上楚楚衣冠的乘客,偶见的与饥饿相伴的非洲族人,窗外远眺不及的原始之景,活脱的classic Hollywood Movie.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