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_1100字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1100字

看完其实脑子里面有点混乱,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但是又觉得很难理清楚。以下尝试一一列举。

作者在书中塑造的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每个人的地位和职责在一出生就被设置好,所有给人类造成负面情绪的事物都会被消灭,任何痛苦都可以通过嗦麻解决。从而保证社会的高度稳定与和谐。
全书从读到尾,看到很多阅读了同一本书的人的观点,多是嘲笑与讥讽。言其愚昧有之,斥其侵犯人权亦有之。
然而细细想来,其实“世界国”,不正是被我们现代社会作为目标之一的发展方向吗?人们总是抱怨生活艰难,物价过高,工作无聊或繁重,谈朋友太麻烦,人的生老病死太折腾等等。于是我们发展经济,研究AI,实验各类疫苗药品,阅读各种心灵鸡汤……

稍稍开了下脑洞,我们对书中“没有”自由的世界国国民嗤之以鼻,觉得他们不是真正的快乐。但我们又是如何定义“真正的快乐”呢?而这个定义,真的是我们自己想到感觉到的吗?还是说,也是别的什么人给我们设定好的呢?
举个栗子,人类的身体被设定为受到外力攻击,会感到疼痛,从而对有攻击性的武器如刀枪棍棒产生畏惧,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条件反射。所以才会出现抗战时期一个带枪的鬼子可以控制一整个村的村民的情况。
所以,你要如何辩驳,自己不是那个被“设定”的人类呢?

我们仔细理一下,其实本书中的世界国并没有那么糟糕。首先,这些措施确实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由于从小的教育及心理暗示,人们的满足感与幸福感非常稳固;其次,关于社会发展,私以为这种各司其职安排与很多跨国大公司的架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职场上人们总说,自己在很大的公司里就只能做一颗螺丝钉,时间久了不利于职业发展,所以选择跳槽。而世界国直接从源头上解决了“员工”不稳定的问题—所有人从一出生就明白自己的定位并乐在其中。虽然说可能限制了一些思想的进步,但理论上来说,这种机制至少是可以保证社会可能缓慢,但基本稳步的发展的。

近结尾处约翰和穆斯塔法的辩论真的相当精彩,也是在这一段让我真正对这个乌托邦产生一些认同感。
约翰应该是作者特地安排,用来代替广大“现实”社会的读者发言。为何要限制艺术?为何要限制科学?为何要限制宗教?等等一系列问题被抛出。他问的理直气壮理所因当。最妙的是作者给到穆斯塔法的人设,阿道司最终也没有写明这场辩论的结果,而是狡猾的通过穆斯塔法平静理智的回答,让读者自己心里有了一杆小称。

不同的社会模式表示不同的信仰吧,就像现在很多人信上帝、佛祖,而世界国的人们信“福帝”。觉得应当尊重别人的信仰吧。
以上,我也不记得有没有遗漏了,有的话后面补吧哈哈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