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2700字
《中国,当真是帝国主义的“摇蓝”吗?》
――来自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想法
写在前:
我一直认为,一个历史学家在自己的书中或序言中提及到今天活着的政治家,那么,这个历史学家笔下所谓的历史,也就是为了歌颂活着的政治家而写。也很不喜欢,甚至非常的厌恶作家著出反复的提及活着的政治家……
而这样笔下的历史,几乎就不能成为真实的一个历史了。
尽管,我几乎不读历史,也就没有那个资格去研究历史。
但是,我懂得历史这个东西,历来一直是和政治这个东西绑在一起。就像“谣言与真相”,它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关系,只是,“谣言”喜欢跑在前面探险,“谣言”一旦出来,“真相”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而历史与政治,同样,先由政治出现在先,也就有了历史。翻开我们今天的历史书,历史,几乎在政治与政治家演绎下形成一个历史。也就是历史,尤其在我国,一直是由历史学家与政客们在为政治服务,为政治在说历史,只有这样的为政治家而服务的历史,似乎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
而“丝绸之路”,也一直被历史学家与政客演绎的成了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
瞧,这本书的简介中最后一句话所说:【您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这个提法,正是《人民日报》破天荒两度推荐原因之一。更无疑的要说的是今天这个时代正是以“个类命运共同体”推出的“一带一路”在主宰世界的未来。
“当下”的他,不仅仅要实现中国式的皇帝梦,更是要取代老美,主宰世界的未来。之所以,借着这本书来谈中国的丝绸之路来歌颂今天的“一带一路”的伟大。也正是见《人民日报》破天荒的两度推荐,所以,我才带着好奇心的首先走进由邵晓东,孙芳对对本书的《序言》文字的翻译中去。
什么叫历史?一部历史,其本身就带着作家以翻译家个人思想观点在写。每个历史,都可以读出千百个“哈姆雷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从这本书的“序言”中来看,似乎这本书成了专为歌颂当年东起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的那个丝绸之路引射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的实质性意义。
瞧:简介中是这样的写道:【这是一本轰动世界的现象级畅销书,牛津大学资深历史学家从世界史视角,理清“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荣登英、美、德、土耳其、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非虚构类畅销榜首,获中外学界、政界、商界名人一致好评,《人民日报》破天荒两度推荐】。
【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难民与恐怖主义ISIS,依然是欧洲与美国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张蹇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而《中文版序言》中,满满的都是在宣扬中国从古到今的“一带一路”。这本书在翻译家笔下似乎成了“全新的世界史,就是由中国的“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来普写。更似乎没有中国的“丝绸之路”,没有今天的“一带一路”,似乎也就没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史】了。
再瞧第34页:美国入侵伊拉克及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招致巨大争议,人们甚至因此分为两派:一派坚信美国可选择不涉外事、独善其身;一派坚信美国有责任维护其他地区的和平与民主。当然还有亚洲,过去美国一直忽略了这一地区,但如今,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学家、策略专家和外交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南海问题——冲突对抗的逐渐升级实在令人担忧。
34页,倒数第五行:【我非常高兴这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这样就有更多新的读者能够阅读、了解到有关世界整合发展的全新故事。
35页,第二行起:【过去三十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亿人摆脱了贫困,经济飞速增长。繁荣发展带来了健康的中产阶层的出现,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城市的快速扩张和高速发展给环境和服务带来严重压力。空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目前的日常生活,还会对下一代的健康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36页第三行:【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身发展的调整期,一个学习应对“新常态”的时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又不能像过去那样快速。这同时也是一个中国学会如何处理与东亚、中亚和东南亚远邦近邻之间紧张关系的时期,并且还要学会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最恰当的角色。中国正在放开眼光,以求更好地适应世界转型变化的节奏。
所以,我在这本书的写作时便已将中国读者考虑在内。书中展示了今日中国的巨变如何在过去的历史中找到影子,各国权力的兴衰起落、世界各地的黎明与黄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规律】
第39页:【所以当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的创想之时,他是在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回忆。他的有关促进贸易发展、投资海陆通道并与各国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想法,都是基于一种常识——即今日纵横交错于亚洲,将中国与欧洲、里海、高加索山脉、波斯湾和东南亚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的新交通干线,追随的正是当年那些带着货物和信仰四处奔波的旅行者和圣贤者的足迹】。
第41页:【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更愿意去了解其远邦近邻的过去,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要做到这些,如中国领导人所说,需要的是尊重和谨慎。比如说“一带一路”的创想,是为了造福天下这一共同事业而提出的,是一个“深度合作的黄金机遇”[插图]。习近平主席极力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友善和文明”的崛起,将会造福其他国家,而不会威胁任何国家。
这些话语在中国历史上能找到许多类似的回响】。
第42页:【最为著名的航海探险活动当属郑和下西洋,他的雄心带他穿越印度洋远至东非。
这些对外探索交流活动都基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成熟。国家无忧无患、长治久安,就愿意尝试各式各样的发展。因此毫不奇怪,不同的发展形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郑和“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是和平的愿望和真诚的友谊,而不是刀剑枪炮和掠夺奴役”,胡锦涛在2007年对比勒陀利亚的代表们如是说。[插图]不像那些欧洲人,把非洲大多数地区都变成了殖民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_2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