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1000字
全书以许三观卖血的经历为主线,年轻时,许三观出于好奇、同时证明自己有把好筋骨而第一次卖血,第一次拿到了三十五元钱(用来娶媳妇),在胜利饭店吃了第一盘爆炒猪肝,喝了第一次温过的黄酒。接下来,许三观因为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没钱支付医疗费而卖血;又因为与林芬芳发生了关系,出于内疚而卖血,以便买些东西补偿林芬芳;自然灾害到来,许三观见孩子们整天喝玉米粥而逐渐消瘦,改善一下生活而卖血;一乐、二乐下乡插队,许三观卖血给一乐补身体,在乡下可以用在刀刃上,后来再次卖血为给二乐的生产队队长置办酒菜,送礼;最后一次,也是最漫长最艰辛的一次,一乐肝炎,为了凑钱治病,许三观一路五次卖血到上海……在许三观的意识里,卖血就可以解决灾难,当他六十岁的时候,得知自己已经老到不能卖血的时候,他失望地哭了“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难怎么办……”
血价,那么多年,一直是35元,很稳定嘛,即使是大饥荒物价飞涨的时候。
许三观卖血的经历,体现着一个男人所应担起的责任,或者说他一生的无奈,生活所迫,血是人的力气,是人的精神,是人的命。
唯一一次不会为生活而卖血了,这种解脱感,他反而没有实现,这正是作者的绝妙之处,他想到自己的血不能卖了,自己真的老了,他没有用了,万一有什么灾祸,他还能做什么呢,血卖不了啦,这对他来说打击不可谓不沉重,他一直靠血来摆脱困境的,他没有走出来,那些悲痛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不再需要卖血了。
最后,三个儿子对许三观的数落,许玉兰对儿子们的训诫,他们的成长是喝着许三观的血啊!!许三观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千千万万中国父母的缩影,为人父母的,所经历艰辛,所吞下的苦楚,不足为外人道也。
许三观,只不过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小人物,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生活经历,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平凡,但不平庸。就这么一个小人物,他的近半个世纪的卖血经历,我想到,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磨难,许三观可以选择卖血来摆脱苦难拮据的生活,没有逃避,努力挣扎,现在,你有了挫折,不需要你去卖血,但,你要做到不要逃避,勇敢面对,想办法,面包会有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会来临。
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的单纯和世俗,他们的愚昧无知,很可悲。但又看到他们的同情,关爱,亲情,……可爱又可恼。
余华,总能让你在微笑中流出辛酸泪。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