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3500字
人类的好奇心,促使其不断探索,渴望去了解世界的物理本质。带着这些好奇心,人类主要通过两条基本路径。第一条是跳出现实去俯瞰现实,也就是宏观的研究,于是相对论产生了;第 二条是深入分解,探索物质的基本构成和运动原理,于是不断寻找原子、中子质子、夸克、电子、粒子,直至一段神奇的六维橡皮筋圈。。。。这是微观的探索,于是,量子理论产生了。无 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研究,都颠覆了我们队世界的认知。我怀着这份好奇,跟着这本书,浅显的领略了人类在这两条路上找到的宝藏。真是很神奇,毁三观,不过放心,作为一本入门级的科 普读物,不是那么烧脑,除非你自己想钻进去更深的探究。时间是什么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如何去了解这个世界。
这本书写的不错,简单易懂,风趣幽默,入门级科普书,如果作者能去当老师,该是无数孩子的福音。
为了给自己加深记忆,也给其他懒惰点的朋友大致了解本书,我提炼了本书大致内容,予人玫瑰,拿去不谢。
1、首先想说下,科学的研究过程,需要遵循波普尔证伪学说和奥卡姆剃刀原理的精神。波普尔的证伪说核心思想是所有的物理规律(或者说科学定律)都是无法真正完全被证实的。你可以提 出任何理论或见解,如果没有被证伪,那就只能是见解。如果有人能做出一个证伪,那么就是科学,并且该理论就需要修正。它虽然难以理解,但意义是深远,它是科学理论不断进步的思维 逻辑。而奥卡姆的剃刀原理核心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前提条件越少的理论,对现象越精炼的描述,往往最接近真相。也许,上帝喜欢简单。,越简单越优美。
2、相对论不是用来造原子弹的,只是解释了原子弹的原理。爱因斯坦也不是相对论的原创人,他是站在伽利略、马赫、菲索、洛伦兹、英年早逝的闵可夫斯基等人肩上。
3、医生出身的伽利略,居然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哈哈,要不要都去学医啊),他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及相对性原理(著名的伽利略变换式)。最后一项可是 相对论的基础,从此所有的运动都需要考虑参照系。另外,他可是第一个提出速是有上限的,并真正尝试各种测量光速的方法。那可是400多年前啊!那时人们都认为光速是无限大的。牛顿和 爱因斯坦都是站在他肩膀上的才成为伟人。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也提出了绝对时空观和以太。
4、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通过观测木星的卫星的月食现象,第一个测出光速是约22.5万千米/秒。随后一百多年,光速不断被各种方法测量,其中法国的菲索通过旋转齿轮法测出光速31万千米/秒 。已接近真相。随后,伟大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诞生,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去世也没有找到的电磁波,被德国的马赫在实验室发现,并且测出了起速度也是31.5千米/秒。瓦特?不就 是光速吗?光等同于电磁波,在一种叫以太的媒介中传播,这就是那时公认的理论。为了证实,伟大的MM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诞生了,却最终证明光速不变,以太不存在!牛顿理论体 系开始奔溃。
5、身为专利员的爱因斯坦,在MM实验的基础上,用其神奇的大脑,明确提出了:1、光速恒定为c;2、在任何惯性系中,所有物理规律保持不变(相对性原理)。从此,爱因斯坦继续放飞思 想,通过环球快车谋杀案和闪电击中铁轨的思维实验,发现长度会变短,时间会膨胀!空间会收缩!哇,就是我们眼里的同时也是相对的。呵呵,时间不是绝对的!哇哈,这才是相对论的开 始。他发现?,速度越快,时间越慢,根据劳伦兹因子,接近光速则时间接近停止。进一步,他发现速度越快,质量会越大,即E=mc2。熟悉吧?简单吧?但他颠覆了牛顿定律。但这还不是全 部,这只是狭义相对论。
6、1915年,爱因斯坦总结狭义相对论的缺陷,提出惯性系并不存在,但可以用加速度来将非惯性系转换为惯性系,从而引出了引力场。引力场是广义相对论的开始,引力会造成光线弯曲,进 而时空弯曲!哦,my god,烧脑啊。最终,星光实验证实了引力会使时空弯曲。引力大到一定地步,就会成为黑洞,光线都逃不出。要多大呢?任何物体只要压缩到史瓦西半径内,就会成为黑 洞。黑洞里,时间停止了。进而,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是虫洞)出现了,两个首尾相连的黑洞可以连接两个遥远的空间和时间。但是这只是想象,还未证实。理论上,打开虫洞需要巨大的 能量,而一颗太阳的全部能量也只能打开几纳米的虫洞。虫洞之后,时空的概念开始形成。时空不是时间加空间,时空就是时空,一种相对的状态。爱因斯坦通过演算发现宇宙是不稳定的, 不是膨胀就是收缩,而哈勃的观测证实了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居然是宇宙大爆炸的证明!从137亿年前起,宇宙从起点爆炸,一直在膨胀。
7、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区别的最直观例子是GPS的时间。根据狭义相对论,它的星载原子钟每天要比地球上的钟慢7微秒。另一方面,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对时间施加的影响更大,GPS卫 星时钟每天要快45微秒,两者综合的结果是,GPS星载时钟每天大约比地面钟快38微秒。所以,GPS发送信号需要调整时间。否则会有很大误差。
8、四维空间中,时间维是单向的。既然时空是可以弯曲的。假设时空弯曲成神奇的莫比乌斯环,那么理论上是可以回到过去的。可是,真的回到过去,会出现难以解释的“祖母悖论”,因此 出现了时空交错说,你可以回去,但只能看,不能改变任何事件。然后就出现了大家熟悉的多历史说,即平行空间说,你可回去改变历史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平行于原有的宇宙。基于闵科夫 斯基的推演,真实思维空间里的物体都会形成一个光锥,它的意义在于“宇宙中任何事件都只能影响它的将来光锥内的物体”,虽然不理解,但继续将将来和过去的光锥对应起来,会形成一 个漏斗形,这是宇宙规律的一个重大发现,任何事件的影响都是有定域的。啥意思?我也不懂,呜呜。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想象出宇宙终极图像,一个锥形(霍金果壳),他的意义可解释宇 宙的形成,浅显的理解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宇宙,都是历史。
9、星际旅行、星际贸易,多么美好的向往。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每一次的星际旅行也许就是跟亲人的永别。地球最近的恒星系比邻星距离我们也得4.3光年。天文学家估计最可能宜居的星 系据我们至少50光年。就算是光速旅行,也至少是100年的往返。光速飞船上的你觉得用了几个月就回来了,而地球已经过了一百多年。而且星际旅行中的时间概念就是变化的了,必须建立统 一的宇宙历、宇宙标准时,甚至宇宙航线。而星际贸易,要考虑的恐怕不是货物利差,而是货币利率了。往往动暨几百年的往返,你赚的货物差也许远远比不上基本的理财产品。试想,你拿 一万存8%的定期,然后出门旅行一趟,回来200年过去了,你突然就成为千万富翁。多么神奇。所以,保罗提出星际贸易两大定理:一是利率第一,而且要用宇宙历计息,二是最终不同星球间 利率会趋同。在经济学领域,相对论没什么影响。
10、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表明光是波形的,而爱因斯坦提出波粒二重性,表明光也是粒子组成。因此一个问题摆了出来,困扰世界几百年。那就是“双缝实验中单个光子到底是通过左缝还 是右缝?”由此,量子学说开始登台,波尔和爱因斯坦的世纪大战也拉开帷幕。爱因斯坦认为只要信息足够,就能预言未来。而波尔领衔的根本哈根学派则认为电子运动是一种概率云,观测 行为会影响电子运动。也就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较量开始了。这种不确定性和莫名的感应,使得量子学说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直到贝尔不等式的出现,这种争论才有所减弱。量子学说开 始蓬勃发展,人类貌似开始抓住了万物理论的尾巴。
11、原子我们是观测不到的,现有的测量方法是抚摸,就是用比原子更小的电子去轰击原子(子弹射击法),通过反弹的情况来判断原子的状态和形状。这一碰不要紧,粒子对撞机诞生了, 而且越来越大,日内瓦的LHC长27公里,开一次需要一座中型城市的发电厂专门供电,而里面跑的是无法看见的粒子。通过不断碰撞,发现物质由分子组成,往下是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 子、夸克、费米尔、波色子,最终发现,一切粒子都是一根根的弯曲的六维空间段组成(也就是橡皮筋圈),这些橡皮筋圈向琴弦一样以不同频率振动,形成超弦世界,整个宇宙就是一场恢 弘的交响乐。他们是万物理论的基础,他们是世界的本质,他们是不确定的,他们其实也是空,这就是超弦理论。超弦理论已经将十维空间发展到十一维,我是脑补不了了。
12、宇宙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强核力是人类发现的最强力。引力波的发现,是人类一大进步,我们期待更多的发现。
无论你懂不懂,这本书给我们开了脑洞,在物理科学进程中,人类的探索精神、执着和思想,是那样的伟大。以前总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在物理领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让路。继续前进吧,致敬过去、现在、未来那些走在探索路上的英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