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巨婴国》读后感_1100字

《巨婴国》读后感1100字

前六章用大量例子论证国人心理特点是‘‘巨婴’’,并指出造成此现象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最后一章给出解决方法了解人性,做真正的自己。  

书中罗列较多现象,但缺少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我自己总结了一个。

本我:自然性,动物性,个人利益

超我:社会性,道德性,集体利益

自我:本我与超我双重作用下的实际行为

婴儿:只有本我状态的人

生命力:活力,欲望(本我)的一种外在表现 全能自恋的龙:本我中恣意妄为的部分

人欲(本我)有一部分是与集体利益冲突的,要维护集体利益就要抑制人的这部分欲望。但实际操作却不是抑制而是阉割,而且是过度阉割(抑制是合理疏导,阉割是绝对禁止),于是接受阉割的人本我(生命力)严重受损成为中国式好人,不接受阉割的人则因为缺少道德(超我)约束成为狂放者(全能自恋的龙)或双面人(一面耍威风一面装孙子)。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一个严苛的道德标准(错误的超我)让人产生错误的人性认知,解决方法就是了解人性,正视人性缺点,重塑人格(重置超我)。

引文:‘’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已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欣喜而夸张之;见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子乎?是小人乎?‘’--《呻吟语》

翻译:世间的人,看见别人的过失,就喜欢谈论并讲与他人听;见有人规劝自己的过失,就掩盖护短痛恨对方;听别人赞誉自己,便高兴的到处宣扬;听到有人称赞别人,就搜索别人的缺点来讲。试问有这种念头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通过这篇短文,解释传统道德对人性的阉割。诚然文中行为是消极的,但驱动这些行为的心理却是人性的一部分,虽不光彩却真实存在,且无人可免。我们应该认识并接受这一点,禁止行为,但允许心理存在,当消极行为出现时就事论事、处罚行为、不攻击人格。再看短文结尾,不要说出现行为,只要存在消极心理,就是小人,它根本不允许人性中‘恶’的存在,这就是强行阉割人性。结果就是人无法控制消极心理的产生,也不能接受它的存在,在纠结或逃避中成为所谓的‘巨婴‘’。

最后关于书名的一点想法。婴儿特性就是人的‘本我’特性,每个人的行为中都会同时存在‘本我’与‘超我’的特性,哪国人都一样,用一个共性的东西来强行区分有点牵强。但深入了解后发觉,健康的人格同时受‘本我’和‘超我’影响,随着人社会性(理性)的加深,行为受‘’超我‘’影响会越来越多,‘本我’影响会越来越少。但中国由于传统道德造成一个畸形‘’超我‘’,导致‘超我’对人的行为影响失灵,而使得国人的行为体现出更多的‘本我’特性,也就是‘巨婴’性。从这个角度看,用巨婴国命名似乎合理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巨婴国》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