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凛冬(全集)》读后感1000字
冬天这个词在西方社会似乎有着共通的悲哀含义,意味着万物消亡,预示着严峻的考验,似乎有种看不到头的绝望情绪,这一点在权力的游戏中的口头禅冬天来了,还有本书的标题中都有体现。而反观中国人似乎并没有对冬天这么的绝望,我想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的春节在冬天,所以中国的冬天是有希望有盼头的,而中国人一年的努力其实是盼望着冬天来的; 其二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纬度不像欧洲那么高,气候也适宜,不太需要面对极端恶劣天气; 其三是自古以来中国比较富足,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就已经将忧愁排遣了一番,冬天已经窝在富足的粮仓里准备过年了。如果说巨人的陨落里还有半篇的欧洲一战前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那这部续集中浪漫主义已经消亡殆尽了。
本作沿袭甚至更加发扬了前作里庞大的史观和有条不紊的叙事结构,以一种理工科一样的严谨铺陈了每个人物的经历和结局,毕竟二战所涉及的利益方比一战时期要更多。对个别前作中的人物也有很合理的设定方面的继承,比如菲茨更加的顽固和傲慢,艾瑟尔秉持女性独立的精神影响与感染了身边的人,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尊敬,以及茉黛因为自己最初对爱情的浪漫选择却不得不付出越来越高昂的代价。
在欣赏完这本书的优点之余,作为苛刻的读者我却仍旧对一点感到非常失望,可能是有了前作之后期待提高,导致即使和前作水平相近也有心理落差,而这个失望的点就在于结构非常碎片化和模式化。从各个人物的视角写一段故事是近来最为流行的写法,采用这种写作手法有助于串联人物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埋下悬念,这一套方法在权力的游戏中发挥的很出彩,但是在本作中,各个人物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各条线还是各走各路没有交织到一起,另外和前作人物的互动几乎没有,基本上是出来打了个酱油,在人物刻画上没有更进一步,显得不够立体,除了茉黛的遭遇让人能有共情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前作人物的影子,拜托看博人传的都是在找鸣人,看19年后的哈利波特的都是在找原班人马,如果人物衔接的顺畅一点就不会浪费之前做好的设定了。还有就是一个视角真的就是把故事讲完就换了,也没什么伏笔和悬念设置,也不知道是怎么赶着读者们通宵看完的。
下一部作品讲的是冷战的背景,希望将舞台减少到美国和苏联之后,人物刻画能更精细一点,线索结合能更紧密一些。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世界的凛冬(全集)》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