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000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结合本人奥斯维辛等集中营经历,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本书认为,生活是充满意义的,人们要摈弃环境的侵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作者的核心理念: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生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篇幅不长,通俗易懂,有独特体验和治疗案例,可以作为专业指导和自我疗愈参考。
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尼采: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叔本华: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 版权信息
>>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 前言
>> 这是一本讲述生存问题的书。
>> 弗兰克尔指出,“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
>> 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分析治疗的理念是通过引导灵魂找到生活的意义而治愈心灵创伤,他通过积极抵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极度痛苦并存活下来的事实使其理念获得可信度。
>> 人类不仅指那些发明了奥斯维辛毒气室的人,也指那些唇边默颂上帝或圣母玛利亚并径直走进毒气室的人。
◆ 自序>> “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 我决定留下来,陪伴我的父母,就让美国签证过期吧。
◆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 囚头——就是狱中充当临时财产托管人并享有特权的囚犯
>> 这种始于一战之后的心理学研究让我们知道了“铁丝网综合症”。
>>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与解放阶段。
>> 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有时,这种恐惧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 奥斯维辛——这个名字代表着所有的恐怖:毒气室、焚烧炉、大屠杀。
>> 精神病学中有一种被称作“暂缓性迷惑”的状态。被宣布处决的人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死刑可能暂缓执行的幻觉。
>>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定义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的种群”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肯定会回答:“是的,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但请不要问我们是如何习惯的。”
>> 我记得莱辛曾经说过:“有些东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变得一无所有,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 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心理反应的表现,这些症状最终会使他们对每天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正是由于这种冷漠外壳的包裹,囚徒们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
>> 专家们反对清一色的男性组织,如军营,因为那里常会产生性变态,这样的人很少做有关性的梦,但抑郁情绪和高昂的情感可能在梦里被明确表达。
>> 集中营普遍存在“文化冬眠”,但政治和宗教除外。
>>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 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 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
>> 回忆往事所产生的内心波澜有助于囚徒填补精神空虚、孤独和思想贫乏。
>> 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 叔本华所谓“免于痛苦的自由”
>>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除非他扪心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不会那么做。
>> 在奥斯维辛,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事实证明它很管用,后来还被绝大多数狱友采用。这条规矩就是要如实回答所有问题,但是对没有明确问及的一切都保持沉默。
>> 这是否让你想起了“德黑兰的死神”?有一天,一名有权有势的波斯人跟一个仆人在花园散步。仆人喊道,他刚刚碰到了死神,死神还威胁他。他央求主人备一匹快马,好让他在当晚逃往德黑兰。主人答应了他,仆人飞身上马,疾驰而去。主人进屋以后,也碰到了死神,就问死神:“你为什么要吓唬我的仆人?”死神回答说:“我没有吓唬他,我看见他还在这里呆着,觉得奇怪,因为我本想今晚在德黑兰找他的。”
>> 而我们当中另外一些平庸而三心二意的人,则正如俾斯麦所说:“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 集中营有一条严格的规定,禁止抢救企图自杀的人,比如,严禁解救上吊自杀的人。
>> 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狱友的故事。他刚到集中营时试图跟天堂达成一个协议:以他所受的苦难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
>> 第一,看守中间有一些是虐待狂,而且是纯粹临床意义上的虐待狂。>> 第二,如果急需一队严苛的看守,这些虐待狂总会被选中。>> 第三,由于长期目睹集中营残酷对待犯人,多数看守的情感已经麻木了。>> 第四,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看守里面也有一些可怜我们的人。
>> 在任何团体里,都能发现人的仁慈,哪怕这个团体整体上应该受到谴责。
>> 世界上有(且只有)两类人——高尚的和龌龊的。
>> 我们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要慢慢地重新培养这种能力。
>>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
>> 在这一心理阶段,资质比较愚钝的人不太容易摆脱集中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残忍行为的影响。
>> 除了由于集中营生活的压力突然消失带来的道德出轨外,还有两大因素可能损害被解放囚犯的人格:回到原来正常生活后的心酸和理想情景的幻灭。
◆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 他答道:“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我马上回答:“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 这就是为什么我用“追求意义”一词,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强调的快乐原则(我们也可以叫它“追求快乐”),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或者“追求优越”之说。
◆ 追求意义>> 追求意义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而不是什么本能驱动的“次级合理化”。
◆ 存在之挫折>> 人对意义的追求也会遇到挫折,这就是意义疗法所谓的“存在之挫折”。“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1)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2)存在的意义;(3)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不是由于欲望与本能的冲突,而是由于存在本身出现了问题。其中,追求意义过程中遇到挫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心理—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 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我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极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 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可以理解,它可能是由于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 生命之意义>>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 存在之本质>>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 爱之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 苦难之意义>> 这就是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 意义治疗的心理剧>> 然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人类就能把握痛苦的意义吗?你们肯定人类世界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站?人类世界之外难道就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可以找到对人类痛苦的终极意义的答案?”
◆ 超级意义>> 这种终极意义必定超出了人类有限智力的范围。在意义疗法中,我们就是在这一超级意义的背景下进行陈述的。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意义比逻辑要深刻得多。
◆ 生命之短暂>> 使生命丧失意义的事情,不仅包括痛苦,还包括死亡。>> 在任何时候,人都必须决定哪些可能性将成为他存在的纪念碑。
◆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愿望是思想之父”的说法修改为“恐惧本身是引起恐惧的事实之父”。
◆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集体神经官能症,因此每个时代都需要相应的特定心理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
◆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 精神病学的信条>> 不可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也许没用,但他仍拥有人的尊严,这就是我的精神病学信条。
◆ 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_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