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1400字
《深度工作》读后感
刚开始读本书时,觉得此类书籍都没有什么可读性,内心充满排斥感,若不是为了完成读书活动,真的会选择弃读,可能是因为读完《致加西亚的信》之后,有过名过其实的感受,所以对此类书籍有种莫名的不信任感。读完第一部分,仍对其深度工作的概念有着模棱两可的感觉,甚至在活动群中提出“深度工作与专注力有何差”的困惑,总觉得作者总是一味地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读到第二部分准则的时候,感觉好像感觉有那么回事了,好像才明白他所谓的深度工作是怎么回事,才感觉这本书被推荐的理由。
首先作者论述了成功人士一般都会有两种核心能力,一个是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一个是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要想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需要关注所在领域每一处深藏的秘密,系统地处理相关问题,拥有广而博的认知,这些都需要深度专注。这意味着深度工作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技能,有了这种技能,才能爆发内心的洪荒之力,从而所向披靡。
而深度工作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如何练习呢?首先,需要抵抗周围各种干扰因素。为了应对“所谓的忙碌代表着生产能力”的窘境,很多人会“显得”很忙碌,干着很多其实跟工作不相干的事情,而这夺走了人们的相当大的专注力,从而不能让自己的工作往深处挖掘。这点对公司对自己都是有害无利的。而这种现象却又是像春天欣欣向荣的野草一般,打不死烧不灭。其次,定量分析每一项工作的深浅度,将时间合理分配至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中。对于一般的员工而言,比较适合节奏哲学,即将深度整合到生活中的方法,让深度工作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可以轻松启动深度工作。这个深浅度的衡量主要是为了找到自己深度工作的点,并不断刻意练习,把深度工作打磨成你的习惯。
在本书中有两个地方让我有所反思。一是关于计划的认知;二是关于社交媒体的干扰性。
关于计划的认知:以前一直觉得能按计划行事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并尝试做到,但基本以失败告终,让我觉得很气馁,然后只好以“计划赶不上变化”来安慰自己。作者在讲述他对计划的理解的时候,我好像醍醐灌顶,突然醒悟过来。他说日程计划的核心目的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这让我对计划有个新的认知,让我知道计划对深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规划好主线之后,你才会更清晰自己深度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就算有调整,也是为了更完善,而且这使得专注力集中,不会被各种干扰因素打乱。
关于社交媒体的干扰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社交媒体的受害人,我们被各种无聊的八卦信息围攻着,同一个信息会在QQ、微信、微博、各种视频APP中不断传送过来,防不胜防,他们不管你是不是需要这些信息,都逼迫着你收到。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些媒体绑架了,制造出一个言论统一的舆论环境。这些确实会让很多人想着逃离网络,找个清净的适合,寻找自己的一方沃土。不得不说,现在的社会存在太多干扰因素,让人们无法认真思考,或者说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催眠方式让人们放弃思考,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做不到逃离,只能远离。
最后,谈谈2尸兄为自己深度工作找的两个小措施,一个是沙漏时间法,一个是阅读时开启飞行模式法。这让我觉得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就怕你用心去寻找解决之道。第二个方法,准备借用一下,应该会让我的读书效率提升不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