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1600字
《白说》的读后感白老师说,当你培养了自己的读书习惯,你就永远也不会孤单、永远倍感踏实。你随手拿起一本书就像邀请了一位好友席地而坐、彻夜长谈。当我拿起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就像邀请到了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辈耐下心来与我侃侃而谈。一、老师谈论了我们社会的中比较敏感的词语—非理性和道德滑坡。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接受已经被媒体经过主观改造的新闻。我们习惯了看到标题之后,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点开全文好好了解事件的由来,就开始人云亦云的排着队撕逼。在这里我想到前不久发生的“老虎咬人事件”,我甚至没有来的及仔细的思考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我就和其他人一样认为是逃票人不守规则、自食其果。我没有考虑到门票的价钱对于事件主人公来说是否可以接受,我也没有想到老虎咬人时动物园的急救措施是否到位,我更加没有想到我们遵守的规则是否合理。作为社会一员,也许我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没有站在正确的位置,其实也是一种残忍,也是我们所憎恶的社会现状的“帮凶”。白老师说,人性的进化往往过程缓慢,我们的人性与以前的民风淳朴时几乎没有差异。而之所以坏人变得更多,是因为我们的环境刺激了更多的恶。人们只有在吃饱喝足、没有风险的情况下才会去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不能只是去谴责恶的行为,而是去改变催生恶的土壤。二、什么是幸福?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精神和情感。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从物质层面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是幸福的了,因为相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来说。我们已经在追求“吃的更精致”“穿的更讲究”。如果我们在物质层面来说感觉不幸福的话,大部分原因是对比造成的。因为我们习惯了向上看,习惯了看到“更好”的一面,我们开始羡慕朋友圈的大餐、羡慕别人档次更高的衣服。我们希望自己也是一个“有钱人”,但是我们忽视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当你觉得 缺失感严重时,不妨看看城市的拾荒者和流浪人。从精神层面来说,幸福的生活状态就是,总有一个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目标吸引你踏踏实实的始终向前走。从大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必须去更好的学校深造,所以我选择了考研。考研结束后,我发现研究生并不足够,所以我选择了考注会。看似生活就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拼命向前追赶,忙碌不停。现在我明白了,这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在吃喝拉撒睡中还有自己的目标。有时候,我们会太专注于我们的目标而把它当成了生活的全部,其实这样会使生活丧失了许多乐趣。要知道生活可不是每天把自己的目标挂在嘴上念念叨叨,让自己紧张。我们仍然可以和朋友谈天说地,一起参加活动,阅读、音乐。人活在世界上有那么多年岁,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些乐趣。有了乐趣才会不断温暖自己的时光,爱生活。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沮丧、也会过于担心明天。其实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就是对明天最好的准备。三、关于失败?白岩松说,我们中国缺乏一项教育,就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学会如何输。我们的思维太过于“二维化”,即不是黑就是白,不是赢就是输,不是好就是不好。所以我们没有赢,我们就是输,而输就是不好。其次,我们所谓的失败很多人的失败感,不是来自于自己的感受,而是别人的眼光和当下世俗的标准。如果你不为自己和别人 的眼光和标准活着 ,失败感在我们心中就会消失大半。建立并且信奉自己的标准,我们就成功一半了。当失败来临时,我们总是很恐慌并且怨天尤人。不妨停下来思考思考,是不是生活又要给我们一个惊喜,不要担心,你还那么年轻,怕什么呢?四、关于为人处世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许我在别人看来,安静又斯文,其实我内心总是桀骜不驯,倔强不会改。当我认定的事,我一定会力争到底。其实到最后,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只要你不争,就没有人能和你争,也没有人能争得过你。因为你不畏惧,不畏惧就没有弱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说》读后感_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