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1300字
无意中看到蔡崇达的《皮囊》,张美丽、天才文展、厚朴的故事很好看,尤其是对文展感到好奇。
文展的经历,是一个小镇青年被外界大城市包裹、轻视和淹没的经历。文章是有才华的,他有很强的自制力,对自己的人生有很明确的追求,这使上初中的他在那个小镇上显得卓尔不凡、鹤立鸡群。
但文展的社会属性仍是一个小镇青年。这决定了他到大城市后,没有城市青年的眼界,没有对城市和世界的本来适应。但文展有他小镇青年的深耕于土地和家乡的眼界。
一个人,不管生在哪里,穷山沟也好,贫民窟也好,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来处。套用武志红一句流行的话,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过去,才能够接轨未来。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特别喜欢最后三篇,其中《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工作不是唯一,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能陪伴亲人和爱人、关心朋友、享受自己业余兴趣的人,才是真正会生活的人。
我真的太想和你谈谈,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
原谅我,父亲,从你生病开始我就一直忙于在外面兼职赚钱,以为这样就能让你幸福,但当我看到我给你的唯一一张照片,被你摸到都已经发白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恰恰剥夺了我所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
以这篇散乱的文字给我父亲,给我的挚友王成刚。
《回家》中,小镇人对土地的依恋和归属感,让城里人万分羡慕!
我也相信,父亲确实会用“家”这个词来形容他的新住所。因为在我的理解中,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几个建筑物,家,就是这片和我血脉相连、亲人一样的土地。
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走过嘈杂热闹的菜市场;在卤水小摊上看那个阿姨熟练地切卤料;看到那个驼背的阿叔又挑着生锈的铁盒叫卖土笋冻,临时来兴致叫了两块就在路边吃……
不怕死的人生,偶尔会有很孤独的无助感。
从小我就喜欢闻泥土的味道,也因此其实从小我不怕死,一直觉得死是回家,是入土。我反而觉得生才是问题,人学会站立,是任性地想脱离这土地,因此不断向上攀爬,不断抓取任何理由——欲望、理想、追求。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这几个字不知是闽南语还是错别字,说实话我看不懂,但正文我看明白了。
生命的长河也一样,不论当时多么惊心动魄,多年后回头再看,都只是个可轻易跨过的小土丘。
作为游客,惬意的是,任何东西快速地滑过,因为一切都是轻巧、美好的,但这种快意是有罪恶的。快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风景,无论对当事者多么惊心动魄。
原来很多人都在追寻生命的本质。
我不知道我们这么急匆匆地到底要去向何方?但我知道,或许不仅是我一个人在大呼小叫,那些静默的人,内心里肯定和我一样地潮汐,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作者以小镇青年特有的浑厚,给我们捧上了一盆文字盛宴,有对自己经历的入骨解剖,有对生命中遇到的人的速写旁白,还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探索。。文字、思想都达到了一个真实的高度,喜欢,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皮囊》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