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首先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非常的博学多识。他是一个医生,但是他著书的过程中囊括了很多关于社会关于人文的思考和理解。他描述的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他还会深入下去,去挖掘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之后才真正的引出他的重点——不是在抱怨医生或患者的不明智,而是问题的症结,为什么那么难?为什么它会存在?
而更深的感受当然是关于衰老和死亡。话题无疑是沉重的。刚开始阅读时觉得难以承受。人们总是倾向于他们所乐于接受的东西,所以也因此人们总是避讳衰老和死亡,希望永生,希望永远青春美丽。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其实衰老,甚至死亡,并不远。每一个生命历程中很大一段都是在走下坡路,很长一段时间,其实都在忍受着衰老的威胁。我们没有发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我也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已经在面临着衰老。比赛爬楼并一直远远地跑在前面,或者把各种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一气呵成,这些都会逐渐成为记忆(mdzz我为啥又把自己搞哭了)我也就会面临养老照看家人等类似的问题,而且自己也完全不打算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些。话题太沉重,自己当然并不希望去想,父母老了该怎么办?当然希望一切不会发生但是当然这根本不可能。希望自己能长慢一点,时间过得慢一点,父母就不会老。
尽管一直围绕着衰老和死亡这个主线,但也有不少惊喜。将近结尾的时候看到很多希望或者说泰然。当看到身患重病的人们最终接受了自己的病症,在家中安然离去,自己也会不觉长舒口气。想到一句话,我们惧怕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的对它的无知。所以经过了很多次的讨论之后,对衰老,对于临终关怀,对于一系列的养老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有更多的思考了之后,一切似乎也并没像最初时让人绝望,使得最后即使在读到一个人离去,也会有种欣慰,脸上也会挂着笑
我想整篇文章的结构也像一本小说,有启程转合有高潮有结尾。从最开始的迷茫,到中间看得更深的时候的一种无奈和悲伤,再到看到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尝试和令人满意的例子,最终是作者父亲有些让人唏嘘的离去。这也是我佩服作者的原因。在书的最后以他的父亲的离去收场。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令人满意的故事,他甚至并不能比得上之前叙述的一些病人。这让我感受到其实医生他们自己也是有所缺憾的,他们也并不能把自己生活安排到完美。尽管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已经接触到了无数的生老病死。但是当她们自己面对的时候,他们依然显得很束手无策,依然迷茫。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坦诚。也感受到了现代医学确实面对着这样的障碍和瓶颈。我们不能总奢求着医生打到一些我们想要达到的能让我们满意的结果。毕竟,社会的进步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人的理解,需要的是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有个虚幻的概念就能实现的。也许作者加上了他父亲的经历,便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这种局限。能够终老,能够最终安然的死去,还需要很多人的理解和努力。
故事都发生在美国。我希望飞速发展的中国,也能尽早关注到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能多有些尝试和改革。
最后,愿所有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