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长恨歌》读后感_2000字

《长恨歌》读后感2000字

本不想先说这结局,只是结局太令我伤感了。昨晚接近尾声时,就在盘算着说些什么,这是一本很想让读者说些什么的书,但今天看到结尾竟惊的把昨晚盘算的词儿全忘了。文中重复说着“四十年”,就从四十年开始说吧
小说篇幅算不上太长,但读起来确实有近半个世纪的久远。从王琦瑶的豆蔻年华说到王琦瑶的花甲之年,文字就像文中描绘的王琦瑶生长的旧上海一样,是带着女人的脂粉味道的。然而时间上虽有跨度社会风气也在变迁,但女主角王琦瑶却好像没有年龄似的……她在一九四六年时就是一九四六年的潮流,她在一九八四年时也并未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只在一九八六年露出了疲态,然而王琦瑶刚流露出她的老迈作者就让她死去了,所以作者是钟爱这个角色的,虽然为她设定的命运是如此的悲凉。但我相信作者非常懂女人,同样觉得王琦瑶有着女人中少有的聪明。这全部体现在这四十年里,王琦瑶不论经历多少艰辛,多少生活的困苦,她好像从未歇斯底里、从未失去过她上海小姐的风度。但她又是红颜薄命的,美丽又聪慧的弄堂姑娘一辈子无所依靠,无法善终。反观她的女性朋友:最初的吴佩珍因为知道自己的斤两找了好人家早早去了香港,蒋莉丽出身尚可但爱了一辈子程先生最终英年早逝,后来到了平安里认识了邻居太太、女儿的同学张永红总没有她漂亮会打扮也没有她遇事淡定从容的。王琦瑶无疑是与众不同的,但又无法摆脱弄堂姑娘的世俗气息,她的美丽并不凛冽,是深入生活的,并非叫人忘不下,所以她是上海小姐的第三名,最初让人惊喜也是最容易让人遗忘的,她的命运就像第一次去片场一般充满希冀但终究是落败的。
说起王琦瑶的四十年怎么能不提她生命中的五位先生呢?我觉得作者的用意是明显的,在这五个男人的称呼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王琦瑶的弄堂出身以及她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凡她遵从命运的轨迹、不怎么用心的男人都只有个姓,比如程先生、李主任,最用心的男人就有了全名:康明迅,糊里糊涂时的男人则只有个代号:老克腊、长脚。在我看来王琦瑶是聪明且深谙男女之道的,她知道自己的优势所以让程先生惦念了她一生,又明白自己的出生地位以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所以接受了李主任。李主任死后,她并没有依靠娘家而是又重新回到上海,并不依靠任何人的学了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她不仅活着,还把一个人的生活活出了情趣,引得邻居太太和康明迅、萨沙成了她的座上客。只是,王琦瑶这辈子唯一一次动情却错付了康明迅这个庶出的长子,这个貌似有钱人却没有一丝责任心的懦弱公子。可哪个女人动情时不愚蠢呢?上帝造出女人恐怕就是让她们被男人欺骗的,若女人都不会爱上男人,聪慧细心的女人早就登上世界的顶峰,不过也没法繁衍后代了……说到错付真心,美丽又看不出岁月痕迹的王琦瑶竟然吸引到了老克腊,我以为她真的是无依无靠寂寞到了极致。最后被长脚扼死,起初是意外这样的结局,后来仔细回味,王琦瑶看似与曾经的“沪上名媛”、上海小姐不沾边的生活,其实一直陪伴着她,王琦瑶始终没有走出最初的命运安排。只是可惜了程先生,王琦瑶曾经的伯乐,亲手送她上舞台亲手为她披上璀璨的锦衣却没有能赢得她的芳心。岁月蹉跎,他默默陪伴王琦瑶度过最难的日子,临门一脚他和她最终明白不爱就是不爱,男女的之情无法勉强,也印证了爱情这东西真的是怦然心动而非细水长流所能培养的。
《长恨歌》看上去是讲的王琦瑶的四十年,其实也暗含了一九四几年至一九八几年上海的四十年。通过王琦瑶的生活折射出中国上海的世事变迁,王琦瑶是旧的新的全然接受的,仿佛没有年代隔阂的,明明是解放前旧上海出来的阿姨、姆妈却好像跟八十年代的小青年没有代沟似的开派对甚至谈恋爱的,我想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王安忆是下了很大一盘棋的,王琦瑶因为懂得顺应时事,不慌不忙,所以聪慧惹人喜欢,引得出这些个男人女人,爱恨情仇的;又因为她的顺应时事,作者可以通过她的口、她的心、她的情人朋友,告诉读者王琦瑶经历的时代在缓慢的变化着,她去世前生活展现出时代已经大不一样,滚滚洪流已是王琦瑶无法承受的了,所以王琦瑶唯一一次慌慌张张、不知所措、摇尾乞怜预示着死亡的来临。
最后,说说我在文中发现的一点小事,就是旧时的姑娘与娘家的感情是很淡漠的,真的是只有客情的。姑娘长到十五六岁,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读书就读书想照相就照相想参加派对便去,甚至住在别人家里、抛头露面、给人做姨娘的,家人在这个时候好像是不存在的,没有现代父母的阻拦和不放心的。还有每每说到这部小说都要分析的:开头描绘的上海的弄堂和鸽子,这长篇累牍的描绘差点就让我再一次放弃读这本书。但只有读完这本书,才会明白这些关于弄堂的描写是多么的精到多么的用心良苦,称得上草蛇灰线的。
总之,《长恨歌》不容易读进去,却很让人回味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长恨歌》读后感_2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