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900字
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好揉碎了给人看,那么余华笔下的悲剧就是会呼吸的痛,让人欲罢不能,又不能弃书离场,因为这些书中的人物、故事、岁月都是真实存在的,你我无法回避。
福贵短暂的一生经历过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没有进入到改革开放就全书收尾,因为只剩下了第一人称的福贵和“福贵”,坐看夕阳,等待黑夜,回想自己的“戎马一生”。
刘震云:“生活这么荒诞,还用你去编,再编你能编得过生活吗?”
福贵这个任人物是饱满、有血性的,余华让他的小前半生享乐在“黄赌毒”的汪洋大海漩涡中,不可自拔,作者没有趋之若鹜,让这个浪子主动蜕变,而是在残酷现实的拍打和刺刃中,选择了自食其力,从家族败落的罪魁祸首,挑起从未肩负起的担当和责任。但选择向阳而生,不是一定会有阳光普照,生活的天气随时乌云密布、暴风骤雨,福贵在青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失身边所有的亲人,包括名如其命的苦根,大半个世纪,四代没有同堂,只留下一个饱经沧桑的福贵作为代表,来祭奠他们的回忆,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这片土地上。
福贵告诉我们的哲理:“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些简单粗暴的道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有人懂得,但不会去做。
这些总结,是福贵用其一生,在人生的终点即将到站的时候,归纳的,是对自己的总结,也是对他人的告示,也许终究有一天,你我也会像福贵一样,佝偻着身躯,白发苍苍,像讲故事一样平淡的说出那些曾经让你撕心裂肺的遭遇,像智者一样真诚的说出那些曾经不屑一顾的做人章法。
作者余华告诉我们,福祸相依,是放大时空的结果,但在某个具体人物的时空轴里,不幸的事常八九,悲剧躲藏在上一个悲剧的身后。
也许因为幸福过,所以更加悲伤;
也许很多人没有生活,只有生存;
也许有种痛,无处可逃;
也许有种苦,叫我还活着。
也许这本书只是想告诉我们,我们普通凡人经历的一些痛苦简直不算事。
让我们好好的活着,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拨云散舞,风雨兼程,等待一道道不知何时才能出现的虹。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跑赢时光,做一个活着的不老少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