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4个比利》读后感_1100字

《24个比利》读后感1100字

《24个比例》这是当我从一位老友口中得知这本书时第一个印象(这该不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数学的书吧?天啊!我最讨厌数学了!因为很复杂!)。接着一边听她讲着、介绍着。我的脑海也在泛起一层层波浪,精神分裂症?拥有24个人格?会逃脱术?我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可这跟“比例”有什么关系呢[疑问])直到机缘巧合,在我闲来无事拿着手机找阅读相关的APP时我发现了这里,恰巧也正有这本《24个比利》这本书所写故事竟然是真事儿……                                                                          前期开始读的时候脑细胞都不够用了,因为很混乱,以至于读到中途我就忍不住看了一下结局“死亡之地”the dying place。                      直到“老师”的出现来回忆故事情节,我才慢慢明白故事是如何展开的。                                                     犯罪之后的比利狡辩自己是无罪的,因为“自己”不知情,他的辩护律师发现比利可能患有人格分裂症(通过种种迹象表明)通过调解让比利住进了医院接受治疗。在这个过程里又出现了很多个“家人”,他们的出现是因为家庭因素和悲惨的童年生活导致的(我猜测是家庭对比利的虐待让比利产生影响,甚至多次想要自杀而另一方面大脑又在不断想要阻止这一切,所以阿瑟才让“比利”一直睡觉,由其他“人”来替代“比利”站在“聚光灯”下,毕竟阿瑟是个理智的“人”)在经过医生们不信任(录像)到多次的检验都能够证实比利确实不是装出来的,比利成为美国第一个犯下重罪却被判无罪的人。接着为了比利之后的生活他需要继续接受治疗,(看到这里觉得故事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却不知是如何开往“死亡之地”的)在逐渐康复的同时媒体却不含好意的报道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满和恐惧,政府官员不了解(懒得去了解一个精神病)实情的情况下,把“逐渐好转”的比利转送到“不好”的医院(利玛医院不相信比利是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医院里的医生对他“又”一次进行了“虐待”这导致他的人格再一次支离破碎。这个时候的“比利”已经不再是“混乱时期”了,他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拥有“理性”和“理智”的阿瑟竟然会想要结束自己,这也是最大的悲哀。在“聚光灯”周围已经不是“家人”而是一具具没有盖上盖子的棺材了,有的“人”已经躺在里面,好像在等待着谁“结束”这一切 年龄小一点的对生命还抱有一丝希望而空着——这个地方就名为“死亡之地”
读完此书我感觉很真实,也很现实。也庆幸比利能遇到愿意帮助他的人(律师、医生、法庭、本书作者)如果从最后一章往前看的话可能思路会更加明晰,也可能是作者为了增加可读性吧。这不是一本教育意义的书也不是内涵哲理的故事,所以我读不出来什么其他大道理。我只是觉得“如果我是比利的话,一定是笑不出来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4个比利》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