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100字
在看书之前固执的没有去找人物关系图,因为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混乱的关系中找到秩序。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有点混乱,但是因为读的时间比较集中,所以还算不错,全书读下来没有特别混乱的感觉。但是由于自己理解的比较浅显,所以去找了一些评论,刚刚好看到这个看起来好有深度的评论,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但是评论里我又有点不赞同的地方,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自己的百年孤独,我一直感觉自己对很多东西抱有一种与年龄格格不入的看法,我一直都不认为孤独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从那个喜欢独自吃饭高三岁月开始,我就开始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虽然很多时候被人孤立的滋味的确不好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这些外在的东西在乎的越来越少,看了这本书我更是这样觉得,100年也不过是白驹过隙,这一百年成长的历史没有一个绝对的参照物,有谁能够真正去对比所谓进步,当岁月编织着百年孤独一个又一个主人公让人瞠目结舌的经历,最终只不过是记忆里浅浅的眷恋,时间会忘记,生活也总在以别样的方式继续。在意的人在意着,忘却的人忘却了,生活不都是在以类似得轨迹循环往复。灭亡很可怕吗?可怕的是人心而已,就事论事,小说里的人物觉得自己悲惨吗?悲惨的只不过是我们这些看客想当然的认为,那些主人公相比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死的时候内心无一不内心安宁、恬静。正是孤独让他们安静、让它们了解自己的内心,同时也了解他人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世界的终点与等待自己的宿命终结之前应该完成什么,然后,孤独让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让他们活在自己最绚烂的一刻,永远不死。如同阿玛兰妲在最终得知自己的死期后反而面容安详一样:他们的灵魂在此刻得到了永久的安宁。另外有一点,初读这本书,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当然有人不这样认为,但是和大神进行深刻的交流之后,我还是对我的看法持保留意见。这种熟悉来自于大家最熟悉的小说《红楼梦》,二者都是描写家族历史的,不一样的是《红楼梦》构筑了一个无比巨大的社会关系网,而《百年孤独》没有这个社会关系网,孤独于这个社会生存,这正是百年孤独的孤独来由,如果《红楼梦》是从社会轴向来解析这个家族的兴衰成败,那么《百年孤独》就是从时间轴来解读这个家族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类似得命运。同样,二者都有一种贯穿始终的预示《红楼梦》是贾宝玉的红楼一梦,《百年孤独》是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用句托尔斯泰的话来说伟大的各有各的伟大,不幸的作品大多相似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年孤独》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