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围城》读后感_1300字

《围城》读后感1300字

我是第三次读《围城》了,前两次年纪尚小,这次读的慢、认真、且折磨。我在想,还会有第四次吗?有的话,应该也会是在睡意深沉,炉火旁打盹的暮年了吧。如果,如果我还有勇气再看一遍的话。
是的,我喜欢这本书,但它给我带来的烦恼远远大于欢乐。尽管钱老的文字很欢乐,甚至吵架抬杠拌嘴,文笔也是炸裂的,才华也是横溢的,但我越往下读,心里越难受。特别是到了方鸿渐和孙柔嘉成家之后,进入腻烦的巅峰。
当然,不是腻烦钱老的文字,是腻烦这俩口子。他们二位,这叫过得个什么日子啊?
婚姻怎么可以这样呢?婚姻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婚姻不该是这样的啊。
我的父母,恩爱一辈子。唯一一次让我刻骨铭心的争吵,我母亲把正在梳头的梳子狠狠扔到了地上。如果你看过围城,你会记得,文末方鸿渐的左颧骨被孙柔嘉的梳子砸伤,又为他们那岌岌可危的婚姻划上一道致命的伤痕。当我看到这里,确实想到了我的父母,当年我的母亲只是把梳子往地上砸,当年我的父亲也并没有就此气急败坏地拂袖而去,其实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不仅仅只能看表面,它实际上是建立在有无感情基础上的最终抉择。方鸿渐就算那天不转身离去,终有一天会转身;我父母就算有过那一次最激烈的争吵,也没有影响到他们在漫漫人生路相濡以沫,执手偕老。如今的我,继续践行着他们的婚姻之道:相爱、信任、理解、包容……感恩我的父母。
所以看了《围城》之后对婚姻心灰意冷的朋友,我特别想说,那只是两个不够相爱的人的婚姻,不是典型案例,更不是婚姻的范本。
鉴于全微读的朋友几乎都在看《围城》,都在分析里面的人物,其中不乏精彩独到、关键是很客观的点评,我这个人太感性,对人物的好恶极其主观,所以就不添乱了。
最后诚意推荐大家有空可以看看黄蜀芹在九十年代初拍的同名电视剧。除了画质比较感人以外,没有别的大毛病。黄导回忆起当年登门拜访钱杨二老的第一印象:“他们夫妻二人为人坦率、淡泊,丝毫看不出传说中的傲慢狂妄,相反的,对于我们这些小朋友真是非常平易和蔼。他们从不会敷衍,更不客套,不啰嗦,是非常本质化的知识分子。看见他们,我就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是那么超脱率真。或许因为他们都曾经留学英国的缘故吧。”
黄蜀芹因为腿部意外受伤,所以《围城》是她坐在轮椅上执导的作品。我特别能理解她不顾伤势、迫不及待的执导之心,因为实在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绝佳作品,实在是一对可爱可敬又谦逊的老人。而且小说本身就是一部非常详尽细致的剧本了,字字句句都能蹦出画面来,对黄导而言,编剧的钱可以省了(这一点要求证一下,吐舌头.gif ),也可谓是事半功倍。正因为黄蜀芹的极高还原度,所以钱老在看完电视剧后,给黄导去了封信:“愚夫妇及小女皆甚佩剪裁得法,表演传神;苏小姐、高校长、方鸿渐、孙小姐、汪太太等角色甚佳。其他角色亦配合得宜。此出导演之力,总其大成。佩服佩服!”
确实演的不错。我个人觉得,要特别点名提出表扬的有:陈道明、葛优、英达、吕丽萍、李媛媛(已故)、英若诚(已故)、史兰芽、于慧……
PS,我父亲当年甚爱这部剧集,不惜斥资购买数盘TDK原装录像带(九零后娃娃们可绕行),一集集的把它录下来反复携亲眷集体观摩。我想,这也是我对《围城》有特殊感情的原因之一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围城》读后感_13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