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29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2900字

曾经一位长者和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自从去年读过完了『胡雪岩全传』之后,就一直想再有时间拜读一下名臣曾国藩,一直拖了下来,最近因为车祸在家修养期间,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全部看完,感触颇深!唐浩明先生写的这部小说,基本上遵循史实,为我们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国藩可谓是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谢谢唐先生、更谢谢曾国藩老先生,是你们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被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读完《曾国藩》从书中了解曾国藩不平凡的一生,也从中受益很多。
曾国藩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誉之为圣贤、毁之曰元凶。但掩卷长思,曾国藩的确是个能人、是个功德近乎完美的人。虽然每个人品评历史人物总是纵观其一生,评论其功过,那我就大致说说我的几点感受,仅个人观点:[呲牙]
1⃣曾国藩的进取精神值得学习。
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先是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中进士,并进入当时朝廷的最高学问机构—翰林院。这条路径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开天份、机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顽强的学习精神使然。
2⃣️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钦佩。
他从一介书生投笔从戎,通过自己募兵、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湘军,最终将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下去,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当然,在此不多评说他的政治立场,这方面的评价已经很多很多,有人谓其为“元凶”就由此而来。单从他在军事行动和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超人洞察力这点,就颇令人觉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军、他的忍辱负重、他之后大力促进洋务运动,等等,无不证明他不愧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这种洞察力的形成,离不开广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善于审时度势的头脑。
3⃣️曾国藩的慎独精神值得借鉴。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日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记中,他不断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败。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责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识地加以改正。数年下来,成就了一个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称楷模的曾国藩。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国藩、崇拜曾国藩了。
4⃣️曾国藩的对于自身的自律,
严于律己,严于律贪,宽以待人。小说虽然主题性比较强,即更多的是褒扬曾国藩,而无批评或指点之处,更无失算和负面描写,让人不难联想到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或事。包含现在很多的政治人物或者名人。但孔大圣人亦有犯错打盹之时,涤生亦能外乎。我想到现在经济转型之下的企业的诸多困恼,以及现在很多人的急躁情绪,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分。这个的确不是个人能够摆脱的戾气,时代使然。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必然需要一些不安分的因素,不至于日本死气沉沉。但,不安分也是有内分的,一种是对于自己现实表现不满意,也就是自己的表现没有达到自己所要求的高度。一种就是盲目崇拜物质和硬性的精神刺激,对于内心的贪念无法把控。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身边接触到的社会人士有底层百姓,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以及政府高管人员「这次也就是从政人员」,我能够体会到社会的艰辛和不公,也发现了一些人只是一味的抱怨而忽略了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又或者他们是选择性遗忘甚至那些仇富的心态让人看到这些人心理的妒忌与扭曲。对于更高层次的人呢!其实当一个人在步入中年而鲜有成就的时候,他们会给自己的命运定位,是做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还是把企业做到更大,是把依靠国家发展过程中获得的财富偷偷转移到国外还是想取之于国用之于民,精神境界上升到帮助国家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更多的才华横溢的人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虽然我们身边充满了对工作和社会的抱怨,充满着悲观的情绪,充满着潜规则和厚黑学的强大市场拥趸。但是更多乐观心态的人还是觉得还是��️很多有才之人在带领着中国稳步前进中!总的来说,一切都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不忘初心️还是挺重要的[呲牙]不是吗?
在别人的眼里曾国藩也许是个固执顽固的人,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为官就是为了发财,光宗耀祖,而曾国藩却天天吃豆腐,腌菜,身为朝廷二品大员还要依靠借钱生活,还有卖字画来维持这个庞大家庭的生计。在那种社会中,饥荒,天灾,……中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请政府腐败,无能,谁都在为自己,想为自己谋求利益,宫廷的权利的争斗。满族对汉人的歧视,汉官在朝廷中也受到满人的排挤。曾国藩是清朝罕见,历代罕见的人,他‘’出淤泥而不染“,京城时常都有应酬,为了省钱,他却谢绝参加任何的宴会,为了省钱,虽然是大官但是没有坐二品大官坐的轿子。他为了大清朝,他多年没和母亲和妻子儿女见面,对待下人从来没有看低他们,对待朋友有情有义,在他送别恩师的时候最能够体现他的这种的情义了。他一心向着国家,大公无私!在曾国藩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他那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的要求。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急躁的世界上,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改变,我们要一份责任心,对待工作要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对待身边的朋友要有情有义,对待亲人要尽我们的孝心……虽然有一点可以确定,虽然很少人能做到,但是人人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正直,睿智,海量的人。从这点出发我还是更多的相信人之初,性是善的。
5⃣️最后,我前段时间看了部电影《慈禧的秘密生活》,里面讲到了一段道光帝死后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叔嫂合谋”罢了八大顾命大臣掌大权的事,在《曾国藩》中也有少数描述,再次感叹,原来看电影时只看到了类似的宫廷秘闻,就当八卦看,现在又看到,不禁要感叹,同一时间,皇宫和外面真是两个世界,而夺权不仅关系到事件中人物的命运,也关乎到其他人的命运。比如肃顺看重曾国藩,在道光帝去世之前,几次三番提拔与拉拢,曾国藩若当时怀着感恩之心写一篇热血沸腾的秘书感谢,那么在肃顺败了以后不可能还能得到慈禧和奕䜣的重用。再如,在后来奕䜣得罪了慈禧后,恭亲实力大减,曾国藩在朝堂中少了这个大靠山,办事也诸多不顺了。政治官场中的“站队”问题是多么严重啊,甚至朝来春风得意,暮来锒铛入狱不在少数。从来都不是一时得意就可以忘形的,小心谨慎是多么重要啊。
不过,普通人的一生,哪有这么多跌宕起伏呢!我们生在太平盛世,上学时烦恼作业和考试,毕业了烦恼工作和买房结婚,中年了烦恼养家和各种复杂人际关系,暮年的烦恼或许是病痛吧。极少有像书中人那样大起大落,滔天荣辱。看他人的一生,也是想积累一点人生经验,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加平顺吧。若生活真的遇到不易之处,往往还可以寻求安慰,看古来圣贤亦不能逃脱人生的诸多烦恼,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只能在遇到问题时:不逃避,解决问题,相信努力会有回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2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