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读后感1100字
最初认识汪涵应该是从天天向上这档栏目,他时而风趣幽默,时而妙语连珠,该调侃的时候,他能很好带动现场,活跃气氛,该正经严肃讲东西的时候,他能立马收起刚刚的嬉皮笑脸,玩世不恭。我当时便觉得他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这个人背后一定有许多非凡的经历。因为只有历经岁月洗礼,吸收过生活养分的人才能做到如此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果然,看完这本他的《有味》,我总算找到了一些答案。汪涵,原名汪建刚,小时候体弱多病。曾在苏州跟着奶奶很长一段时间,后面才回到湖南老家。说到这儿,不禁想起我的童年,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从小在春城昆明长大,上小学才回的重庆老家。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肉体上的。重庆是我生长的地方,可是我的性格里,兴趣爱好里也处处流淌着昆明的血液,印刻着春城的文化印记。汪涵也一样,对此,他在书中有多处细节流露出对那段童年往事的追忆。骨子里镌刻着湖南人的耿直爽快,人格深处却受着苏州浓郁的江南文化的影响。
这本书的构思比较有意思,一般名人写书,喜欢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如何一步步摸爬滚打,最终站到了聚光灯下,成为集万千璀璨于一身的明星。而汪涵这本书却从一件件小物品入手,写从小到大,在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觉得好吃,好玩的东西。正如书名所写,写的全是在他生命里有味道,有温度的东西。比如开头的豆干,糍粑;中间的木工,古琴,墨子……;到最后的鸡毛掸子。每一件出现在书中的小物件背后,都承载着汪涵成长的记忆。
成长是条不归路,那些逝去的点滴只能静静地藏在回忆的深处。而通过这些带给我们感动,启迪我们成长,见证我们蜕变的一件件小物品背后,是灯火阑珊处依旧飘忽明灭的蜡烛。每当我们越走越远,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时,时不时停下匆忙的脚步,把玩下曾经的旧物,品尝下儿时的美食。那些温暖而熟悉的回忆,会如春风般扑面而来,会像和煦的阳光,洒满全身。
最后书的结尾,汪涵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做了个概论——做一个烟火神仙。神,多为群居,各司其职,各自发光发亮。就好像舞台上的他是一个口吐莲花的主持人,而这一切离不开导演,制片人,化妆师,灯光师,摄像师……的齐心协力,默默付出,众星拱月。可是离开舞台,回归生活,他又是另外一番模样,仿佛一个神仙。仙,喜独居。山人即为仙,多云游四海,踏遍神州,专心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点他也比较像,私底下,和一群八九十岁的忘年之交,品酒喝茶,吟诗写书法。玩弄自己喜欢的小玩儿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既在此处,也在彼处吧。汪涵真正做到了协调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有味》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