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17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男人才能写出这种难嚼的干货
原创: 伍小仙 书痴评书 7月31日
心理学是我偏爱的一个书籍品类。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我目前读到的比较有意思的一本。
乌合之众,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书名的翻译带有一定情感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群众”一词的认知。
全书主题词是:群体无意识。
书中举例说“陪审团”:说服一个代表性人物就说服了全部。榜样、头羊、上帝都只是一种操纵群体的心理暗示。
难嚼的干货
男人天生向外看,女人天生向内看;男性天然理性一些,女性天然感性一些。这一点在男、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也有所呈现。普遍来说,女性作家更擅长描述复杂的情感/内心纠葛,男性作家则更擅长进行宏大的叙事。
古斯塔夫·勒庞似乎不擅长写俏皮的文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比较偏理论,有点难嚼。尽管它的思想是如此精彩,但它看起来太像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所竭力做出的描述,内容丰厚但略显沉闷。
“具体来说,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或者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的土地。一些观念可实现于一个时代,却无法实现于另一个时代,原因就在这里。这些观念的出现并不是像掷骰子一样全靠运气,它们都深深扎根于漫长的过去。”
“各路神仙,英雄豪杰和各路教义,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大施其道,都是因为他们各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群众无论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
“哲学无论取得了多大进步,它至今仍没有给群众提供任何可以让他们着迷的理想。可是群众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想。”
“种族因素取决于时间,时间引起一切信仰的产生、生成和死亡;它们获取力量靠的是时间,失去时间也正是因为时间。”
“世代相传的观念才可能对孤立的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变成他的行为动机。”
“只要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无论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于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一群人就如同温顺的羊群,没了头羊就会不知所措。”
从这些精彩片段可以一窥作者的文字风格了。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作者对信仰、名望、意志力都做出了心理学上的解释,让这些原本看起来玄之又玄的词显得非常具备逻辑性。书中对政zhi、法律进行了多处精道的分析,令人拍手称快,此处不赘述。
“……换句话说,如果它与一个民族时代继承下来的因素相反,它就只能是暂时的。”
这个观念也被历史学家反复提及,我至今还记得易中天在《品人录》中将武则天、雍正、项羽、曹操、海瑞的失败所做出的总结:他们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做派与传统的要求格格不入,他们都在相当程度上认为只要个人品质优秀,能力强,威望高,本领大就能包打天下。
说白了,没顺着文化的大流。中国文化是群体意识,所以最重要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维系群众生存。
作者在书中对传统做了一个定义: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点,欲望和情感。它们是种族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而且对我们发挥巨大影响。
相与为一的世界
实际上,人类的内心世界并不比外界世界更小。它更广袤、更丰富,甚至,更难以被当下人类的语言所捕捉、所概括。这个微妙的个体世界与更为宏大的外部物质世界紧密勾连。
说两点:
几乎每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名著都出现在时代变革的节点,比如朝代更迭的节点、社会发展年代的节点。
港剧、华语乐坛曾经的繁荣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到头来,群体依然处在时代的洪流当中。而突出的文化和事件基本表达了当时人们相对集中的内心诉求。
我们的内心与我们身处的世界休戚相关,这种贯通性很好地解释了:心理学上的抗拒自己即为抗拒世界的说法;经济学家强调的经济变化对时代的影响;历史学家强调微茫的个人背后玄之又玄的历史的力量……
这也从一定角度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书更值得看。老庄说,一;伟大的作家论述“一”之下的某种道理;一些聒噪的畅销书作家写这种道理当中的具体的“鸡毛蒜皮”。
整个世界,连同这个我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世界。所以心理学只是术,并没有那么玄妙。
如果你足够了解自己和所处的这个世界,这门学科所倡导的世界,这门学科所倡导的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