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1300字
小说本身的故事比较单薄,处理成言情类型是一大败笔,如果是以“摆渡人”的视角去讲述不同灵魂穿越的故事,可能会更精彩一点。但是,即使故事情节只能打两颗星,但它的内核——人生的荒原,却能打四颗星。这或许也与我自己的际遇有关。
正处于而立之年,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看不清前路,又不愿意退回过去,周边还有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就像在”荒原“上穿越的灵魂,可能还没有”摆渡人“的指引,只能靠自己孤独地完成穿越。
人生的荒原,同灵魂的荒原一样有起伏的山丘,也有奔涌的深河,有神出鬼没的恶魔。那些一波接一波的工作,永远回不完的邮件和电话,总是没有结果的会议,成了我们跋涉的一座座高山。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工作矛盾、合作公司关键时刻的掉链子、每次都会出现的“猪队友”,形成了我们驶过“黄泉”路上的暗流与漩涡,在某个时刻让我们深陷其中或者挡住我们的去路。最可怕的是“恶魔”——我们自己的心魔,它们的数量之多,出现的频率之高,让我们防不慎防,稍一不慎就会被它们抓住,和它们一起坠入无底深渊。这些恶魔它们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时而是自我怀疑“这个项目我从来没做过,能做好吗?”时而是自我否定“这次我一定要完蛋了,失败了要怎么办?”时而是自我放弃“算了,反正我本来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我还去拼命干什么?”时而是自甘平庸“我又不是老板,操这么多心有什么用?”时而是自大自满“我说的就是对的,你们都要听我的!”这些恶魔有时单独行动,更多的是群起而攻之,想要将我们的灵魂拖入黑暗的世界。
好在,人生这片“荒原”一样给我们留下了阳光和安全屋,让我们在看不见尽头的旅程中可以喘口气。无论前一天有多么糟糕、黑暗、凶险,第二天太阳还是会升起,阳光还是会照耀荒原,给我们带来前行的希望。有时,我们会遇到贵人,在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拉我们一把;我们还会碰到“狗屎运”,那个把我们搞得焦头烂额的项目突然之间就成功了;这些就好像是荒原中的安全屋,虽然不是想要的时候就会出现,但在路上它始终存在,光是知道这一点就能给我们莫大的能量。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情节是迪伦第一次穿过荒原后来到了“中转站”,为了再见到崔斯坦并和他在一起,她想要找到回去荒原的方法。这时,在“中转站”中生活了很久很久的老奶奶告诉她:“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住了自己。他们是想离开,但他们更怕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会死。一想到这些,他们就只能老实地待在这里。他们只是不敢冒失败的风险,因为那有可能是自寻死路。”
每个面临人生选择的人,都是在这个“中转站”,束缚我们走出下一步的正是我们自己的恐惧,我们害怕失败、害怕死亡、害怕没有回头路,正是我们的恐惧让我们踌躇不前,让我们站在原地无限大地扩大自己脑中的恐惧。但是,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走出恐惧,走出我们的舒适区,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是否会失败?是否会死亡?是否可以从头来过呢?
所以,如果这本小说有一句话需要记住的话,那就是:要么永远不踏出那一步。 要么就是现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摆渡人》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