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移民》读后感1400字
国内恒星级ip,有趣的文字
宇宙之浩渺,人类何其渺小——阅读过程中许多阅读同伴打出这样的感叹。吾智商仅处于平均值,压根不需要考虑为平均智商做出贡献的人群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一点感叹略过。
眼下,《三体》业已是国内恒星级别的ip,正如许多年前不知道东野圭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经常看书。去年,我默默地看完了《三体》,而后翻开《基地》——至今尚未看完前三册,其后是《沙丘》——讲真,那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经历。本人不是科幻迷,因此不理解硬科幻,夸克,原子,波段,只在社科新闻中看过,高中物理一度以38分位列倒数第一。只能说,读刘慈欣得作品,比较有趣。作者写作实力在线,悬念设置和情节推进都在一流水平。当然,也发现了某些短板,比如战争理论,社会学方面明显硬伤。但,这并不妨碍阅读。
总的来说,这像一本《三体》的碎片。《时间移民》中的大部分议题都在《三体》中有所延伸。比如高级文明和低级文明相互存在的方式,还有哲学式思考,生存与死亡,存在与虚无,斗争与理性。
个人认为《朝闻道》,《镜子》比较有意思,比较东方。
朝闻道,夕可死矣。旬子老先生很早以前和稀泥的时候,曾经说过,各家都掌握了道的一部分。是的,贯穿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道各有不同。即便是刘慈欣笔下的科学家,他们为之而死的道也各有不同,很难说他们指向的是同一个命题——宇宙命题的核心。对于丁仪的妻子而言,道,恒定不是宇宙命题,它是哲学命题——理性与感性本身就是哲学命题。而对于自杀的日本女人(断片地忘了名字),道就是爱情。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能够用来置换生命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很多。殉道与殉情没有本质区别,道和情是核心,殉则是终极命题。回头想一下,这本书里似乎没有程心式的人物。我们知道,圣母婊令人厌恶不是因为圣母而是婊,是她们海草海草随风舞蹈的三观和对每个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弱者的那一点自我膨胀的同情。末了,我不禁感叹,20年了,整整20年了,也只有程心让我在心里涌起看国产抗日片时本能的仇恨情绪。
其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镜子》用时下热门话题反腐起头,在第三小节转向监察制度。按照朴素辩证法来说,月满则亏。监察制度当然是个好东西,但是过分膨胀一定不是一件好事。援引张居正的夺情事件——事实上它是一次政治斗争,就本质而言与死了爹没有多少关系。夺情源起,辽东大捷,时辽东御史刘远越过辽东巡抚向中枢机构上呈捷报,而后遭到张居正训斥。此后政治斗争转向御史对张居正个人(操守的攻击)。是时,御史也就是监察制度干涉地方军、政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了,甚至可以说,政治重心向着监察偏移,反腐弹劾成为一条人所共知的晋升通道,因此官吏钻营投机,国家雍沌,政治疲敝。在那个时代,一般政治家不会选择正面冲击监察制度——此为为官定律。不过,对于政务天才张居正,这一丁点定律,俨然不值一提。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中枢行政权力对监察权力一次打压。事情的结果,短期内张居正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监察沉默也不见得是好事,最终张太岳死后也没能逃过监察制度——明面上看,张居正因为贪污,欺罔获罪。讲了这么多废话,我想说政治它确实存在自我修补机制,通过斗争和打补丁的方式维持平衡。如小说中的因监察过分膨胀导致整个社会以直线下落的方式烂掉显然是不太科学的。但是,提出这么一个命题本身就颇有意思。
确实,刘慈欣的作品很有趣,能使人思考的文学作品必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时间移民》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