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罪与罚》读后感_1000字

《罪与罚》读后感1000字

看完了托老的罪与罚,在漫长的人物心理活动与对话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细腻敏感,到中后部分跳出脑海一句话,这个世界会好吗?不会。
小说基本是以理论先行(针对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再刻画人物性格,从而拖动情节延续。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每一个人物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写成一部悲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的不同国度,也同样适用。
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本我、超我都很强势,自我有些弱,一方面是道德感很高(乐于助人、不忍心让亲人为自己付出),另一方面又过于偏激(譬如提出的拿破仑理论,把人分成平凡的人与伟大的人等)。一个不甘于被生活压垮的青年,却最终被证实自己力图做的改革也只是历史年轮中一颗不起眼的尘埃,且不具备他所预设的合理性(对死者尤为不公,如果你能完全了解她的生活轨迹,这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我想没有人是有罪的,也没有人是无罪的,但同理心不会让你产生单面的偏见)。
索尼娅无疑是凭借信仰坚持下来的爱的化身,所以我遇到过的基督教徒(虔诚的)真的是非常善良,以及本科的一位信仰佛教的藏族室友,她与父母、朋友相处的那种感觉,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善良。而到后来她的爱也感化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同时也让她终于有所依靠,二人会重生进入新的生活轨迹。
还有剧中的各种人物,譬如热情的拉祖米欣,正义感极强,譬如充分展示出人性矛盾面的伊莉诺夫娜,她不希望由于自己沦为贫穷可怜的人被人轻视,但又用行为和言语去蔑视和她同样可怜的人,虚荣心作祟而构建出的一些话语、场景,揣测这位女士内心极度痛苦,因为自己的真实形象和理想形象相差太远,但是又接受无能,最后在悲惨的人生中死去。还有印象深刻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如果说人活着要仰仗某种东西,她大概就是把生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吧,母爱之深。以及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人真的蛮有意思,估计是生活无聊透顶想寻找刺激,求爱而不得又犯了罪,觉得百无聊赖并且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动力就选择了自杀。
短短七天的时间,被托老写的仿佛过了好几十年那么久,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狱中不受欢迎的时候,看到索尼娅被人爱戴的时候,才从他虽然有助人(但是十分冰冷)的人生态度中反省到了什么,可能那束光亮就是温暖吧(鸡汤了?),反正努力带给他人一些好的东西,无论态度还是行为,这就是化解冷漠与绝望混杂的罪与罚的一点点力量吧,虽然我们终究无力改变什么宏大的东西,但是意义是什么呢?你自己也可以赋予微小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罪与罚》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