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读起来后就停不下来,读完了,意犹未尽,心中有一种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得一种心情,跟随笔者来自异国得大胡子叔叔寻找中国隐士,仿佛跟着他得脚步走过了终南山得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寺庙,每一个茅棚,见到了修行之人,何是修道呢?
修道意味着回归于无 摘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金刚经这段话是站在众生位上来说的。简单来说就是你得有你自己的相。
相是虚妄的,其实就是说的一个“空”字.这个“空”是实例存在的。,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他们都是暂时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归于消失.事物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爱情,事业,亲人.等一切你现在看见的认为“真实”的东西最终会消亡,一切归于空寂.当我们摈除这世界上的外在,专心向里,就会发觉我们的情绪,就能体会我们的思维,见识,这就是照见自我,但着还是很初步的见识.当我们摈除了情绪和思维的左右,那用来感受一切的本体就显现了出来,这本体是没有外在,也没有内在的干扰,是不动的.就是如.就是觉.觉者如来也. 换言之,所有众生及万法,皆如梦中境、镜中花、水中月,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如病花之果.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就是,诸相它是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有而不碍,空而不碍有,空有不二,故名为——“诸相非相”,经文云“若见”,不是有个能见所见,也就是不是用意识所能见,这裏含有证的意思,你必须离开心意识,这时候虚妄相就会回归实相,如来智慧德相于此显现。故言——“即见如来”。总:表面看到的不一定为真,要小心求证,“名”副其实。心安才是家,心安才能静,静了才能止,止了才能观 ,断分别心,立平等心 ,不论是陶渊明得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维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古人得大智慧,慨叹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得道家哲学思想,愿我能够在自己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空谷幽兰》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