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牛虻》读后感_900字

《牛虻》读后感900字

“牛虻”:那最虔诚的子民

“我是一只牛虻,幸福欢畅,不管是活着,还是已死亡。”

“牛虻”——作为一种以吸血性所存在的害虫,素以敏捷、强壮,破坏性大而著称。似乎这种生物的存在天生就是社会的公敌,丑陋与罪恶的代表,不因得到人们任何的怜悯。然而,在艾捷尔·雨莲·伏尼契的笔下,“牛虻”却成为了最勇猛的战士,是革命党人和爱国青年的精神领袖,象征着不屈和勇敢。在与宗教势力的抗争下,“他们”反而是生命和青春,春天和未来的化身;相反至尊的主教、虔诚的教徒却成为虚伪、残暴、无情的存在……

从亚瑟到里瓦莱兹,从神父到红衣主教,从詹玛到波拉夫人,与其说是身份的转变,更恰当的是悲剧的化身。当亚瑟被卡迪出卖的那一刻起,也注定他将为了自己的这份信仰付出一生的代价。那曾经跪地赎罪的亚瑟离我们远去,迎接我们走来的是一个黑暗中最虔诚的勇士。历经艰险、残酷,看尽世间的虚伪与罪过,终将为了自己的信仰忍受、忍受,再忍受,哪怕最后失去自己的性命也将毫不吝啬。活着,就是战斗;生存,就是抗争。

这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剧,是革命党人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呐喊。多灾多难的“牛虻”,命运对他充满了不公:警探的暗算,神父的欺骗,女友的误解,以及生活与人生道路上悲惨的境遇。这一切却使他变得更为坚强,更加虔诚,无畏的和着这群冠冕堂皇喝着热血、吞食尸首的野兽相战斗。“蒙太尼里”,这个自己最敬爱的人,也是最痛恨的人。是他给了亚瑟最美好的未来,也是他把牛虻送上了通往死神的道路。这儿没有哭泣或咬牙的声音,只有沉浸……沉浸……

无论是亚瑟还是蒙太尼里他们都是痛苦的化身,在求得民族解放的进程中面对蒙太尼里,亚瑟是痛苦的;而在与上帝和爱子的斗争中,蒙太尼里是悲怆的。《牛虻》以最真挚的感情,最浪漫的手法,扣人心弦的故事塑造了与黑暗相斗争的英雄,同时也撕碎了那最美好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却是那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最有力的讥讽,揭示了大革命进程中的艰辛,也是送给革命者最好的《圣经》。

“牛虻”,那最虔诚的子民。也定将为了自由、为了信仰而继续前行 !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牛虻》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