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_1500字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1500字

非洲的全名叫“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看过毕老师很多书,这本非洲三万里有些例外,更像是某种意义的游记,旅行让我们离开原地,懂得所有的经历终将成为过去,放下过去并非忘记,只是轻装前行,为了走的更好!而沿途更多的历史都是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得以体现,至于真相,因为故事而变得鲜明深刻,也就成了真的真相!只有自己去探究才会有所求证。
文中非洲之行,多次提到了自由、尊重、责任、多样、和解、平等、民族。世界的包容,国际化的发展,这些口号的提出貌似更加亲和地把每个人都纳入世界人的范畴,在做好世界人的前提,先做好中国人,做好自己,才可以不卑不亢地行走天地。岁月尤其是经历会重新雕琢一个人的面容,面目狰狞或是祥和淡定都是内心与世相处的方式所留下的痕迹!于是我们能从人的脸上看到她的世界,她的经历,她的生命流淌的方式。有时候想去某个地方,不为什么,只因为那一刻心之向往,去了心才能得到安放!
都市钢筋水泥的我们已然过成了争分夺秒的赛跑式生活,只是并不自知,你追我赶,不遗余力,奋勇直前,并不忘了夸赞自己的竭尽所能,旁观其他人,也都是如同照镜子一般,没有任何的异样,于是我们都忘了生活原本的模样!时间刀刀见血,锋利地雕刻着人和历史,让它们相互影响,完成各自的使命。于是我们的脸上连呼吸都写满了浮躁。只有常常走在旅途,走出自己的原点,走出熟悉的世界,我们才能重新找到自己。也只有习惯了这个世界人的不同,自然才能接受同一事物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反应,接受,现在的我才能再听到不同声音时不管多么惊讶和匪夷所思,我都保持沉默,才能面对别人的质疑莞尔一笑,这不是固执更不是自负,而是当你觉得想法相差太远时,没有了沟通的欲望。所以我津津乐道地和同路人探讨方案,吐沫横飞,思维碰撞,和陌路人只保持谦卑的微笑和含蓄的礼貌,不轻易舍得张开嘴发表意见!听得多看得多反而说的就少啦!
想象列车缓缓行进在原野,我也喜欢看这样的风景,尤其是在海边,一动不动坐到黄昏,你会看到同一个视角望去,不同的光影不同的色调甚至不同的温度,连风向都会是不同的。毕老师在列车上有诸多的不安,因为她所谓的奢华的享受会让她有所不安,因为习惯了平等。这也让我想到,人固然有追求美好的期望和努力向上的正气,但是身处哪个层面,并安于哪个层面并不伤于此,是人能快乐的标准,一旦失衡,不论物质还是内心,没有足够的积淀和储备,都将是一场灾难,因为你在错误的层面里永远找不到自己!
有道是,看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富足,就看他的心中能容纳多少与己无关的人和物。我们总是习惯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知是麻木还是自身难保。书本,比世界上的任何一艘船,更能带我游走各地。于是,三天时间,我目不转睛,除了基本的生活琐事,跟随着这本千页的非洲三万里,游历在惊险与奢华间,每个画面都像电影一帧帧地擦过眼前,划过心间,野生狮子嗜血的场面,被血粘湿的毛发,车厢内皇家宫廷般的奢华和玻璃外黑色饥饿的孩子亮的着眼的眼神,鬼斧神工般的岩石教堂,满脸水汽的瀑布旁人间仙境的葱郁,当然还有如泥浆一般醇厚的咖啡,太多的画面让沉浸其中的我对非洲充满了期待,同时少了很多的勇气,它终究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旅程,而精彩也总是留给勇者的大餐!
人一生,心灵会蒙灰。这并不可怕,但须洗涤。你要找到灵魂的清泉。出发,旅途正是这样的清泉,旅途也会让我们因为了解更多的不同而学会包容,学会彼此的尊重!如若暂且不能出发,我想,这样捧着一本书,没有时间的约束,尽情地沉浸,也是洗涤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_15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