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100字
在开头几章我对作者的一些论点不敢苟同,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后面真是越看越精彩,在预言方面,勒庞跟奥威尔可以pk一下。
*总结: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群体心理?
不管群体里的个人是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平民百姓亦或是目不识丁的最底层人民,只要他们组成了“群体”这样一个物质,那么他们就有相同的特性。
群体的情绪是简单与夸张的,他们是外界刺激的奴隶,在群体的面具下,缺少掌握自身反射的能力,他们偏执、专横、保守,对于一件事情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决,所以当受到多重刺激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冲动易变且暴力的。举个栗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微博评论下面有抢热评的营销号,今天的舆论风向如果是受害人是对的,他们绝不会提出疑点,待到明天曝出受害人是自导自演之后,他们又会说,我早就说过……之类的话。这也同时证明,新时代媒体是群体的奴隶。
易受外界刺激影响也恰好证明群体另一个特点:易受暗示和轻信。这一点是掌控群体的关键。
二、接下来就要谈到HOW TO CONTROL & WHO CONTROL?
这里要提出群体的领袖,这个领袖并不一定要是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媒体,只要其具有强烈且坚定的信仰并且是一个行动派,那就会令群体深信不疑。(这里可参考邪教头目)
然后前面说到群体易受暗示,那么领袖操纵群体的手段就是:断言、重复、传染。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个领袖要有名望,人都是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有崇敬感。对于群体,你是不需要讲理的,话说的越模糊越好,口号喊得越空越大声越好,你的目的就是调动其积极性。首先你要让你的观念走进群体头脑,越简单越好(即断言,比如:就是它夺走了我们的工作),然后不断重复,以不同形式强调+重复,然后人都是有模仿性的,这种观念互相传染,甚至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然后你的目的就能达到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宗教形式,我已经说过宗教根本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
三、影响群体信念的间接因素:种族、传统、时间、教育、政治和社会制度;直接因素:形象、词语、套话,幻觉,经验,理性(更多是简单的荒诞的推理)。直接因素可作为间接因素的载体。不同的群体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的,随着时间的累积,他们形成了传统(一种长久的信仰),这是传统礼治社会,但是由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和schooling式教育的发展,这种长久信仰是有可能会被打破的,所以虽然一时的意见在长久信仰下是无法存活的,但是会有无数个意见不断更替,他们可以给你建立幻觉(建筑、艺术等),然后你可能会因为某些经验觉得这就是对的,但过一段时间你又觉得是错的。所以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信仰缺失被恐惧支配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且自由的社会,我是一个文化不断衰落且奴役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