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800字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突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那就不急,慢慢说,如果我说的不够多,我就会把这一段删掉。
许三观和许玉兰的形象从书头至书尾,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和很多书不同,许多主角形象都是一句话就点明的,他俩却是像磊墙堆瓦一样,逐渐清晰起来的。是两个很善良的人,也很复杂,因为复杂所以生动。他们是那个世道下,经历了无数磨难后,仍然存着一颗真心的:骂了何小勇那么多年,人快死了的时候,不行,必须要救;许玉兰遭批斗时,若不是许三观的支撑,怕是不好度过难关;儿子病了,卖血一路也要凑够活命的钱。
说到底,这一家很苦。直到结尾,日子好起来了,许三观还是想要卖血,为自己一次口欲而已。你以为卖血是什么不得了的事?那就是了,因为他为了家人的生计,活命卖血,你以为卖血是什么随便的事?那就不是了,你说他为一口欲卖血,实际是他“从不拿别人的东西”,儿子的也是,许三观不开口。
人物形象饱满丰盈。
再说说叙事风格。从这个故事中,明显能感知到的一点就是,仿佛一切道理都十分简单明了:许三观告诉来喜和来顺,喝了水,水就融进血里了,隔了十几年,小伙子仍然没有觉得这话有什么问题;就像有人说,一乐不像许三观,应该是何小勇的儿,许三观也觉得很有道理一样。很多道理是不需要考究和验证的,因此道理就在口口相传中变得很简单。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描写的乡土社会的样貌:他们遵从传统而不是科学,他们效仿先祖而不是思考反驳,他们以经验存活。这就是典型的乡土社会,这是愚吗?我不知道,可余华写的很真,我信了,我就觉得很好。
我写的够多了,我很佩服余华,我要继续读下去了。乡土没什么不好,真实和真情也没什么不好。就像他为儿子筹钱时,卖血时,有人愿意借钱给他,有人给他水喝,给他盐吃一样,都挺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