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1200字
《大明王朝1566》是目前为止在微信读书上第一本不穿插看其他书一次性看完的书。大量的细节描写是本书对我的最大吸引点。
《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明代嘉靖皇帝嘉靖三十九年冬到嘉靖皇帝殡天(嘉靖四十五年) 间波诡云谲的政治生态。在阅读中,将其分为两段,一是嘉靖三十九年冬到嘉靖四十四年(实际是到四十一年),这一段占了大量篇幅(三十章)。财政会议上指出“国库空虚”,提出在浙江实行“改稻为桑”国策。在执行过程,牵扯出了嘉靖、严党、裕王派系、商人(沈一石)的利益风云,最终以严党倒台宣告结束。二是围绕海瑞《治安疏》(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始末的“人心”变幻。
读罢,对书中每个人物都感慨颇深,他们的名不再是作为记载历史的符号,他们曾经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和现在的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烦恼和快乐。
胡汝贞,一个被误读的人。谨慎小心,处事圆滑,但因严嵩赏识推荐而被归结为严党,主持东南军、政,为抗倭大计百般隐忍,最终严党不爱,裕王系不纳。相对“汉大帮”、“沙家浜”(《人民的名义》语),胡汝贞的“百姓帮”性质更直接更浓。
嘉靖避居西苑玄修二十年,遥控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帝王平衡御下权谋之术炉火纯青。书中多次描写嘉靖对财政进行梳理,为掌控政局,嘉靖是有大量付出的。“善于谋、敏于事、疏于行”是书中嘉靖给我的印象。寄天下大事于一人,遇文景者,福分也;遇嘉靖者,家家穷得干干净净。所幸,今天的我们遇到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虽有周永康、谷春立等大老虎,能揪就不放过。在各项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结合实际小步快走,不断前进。
笔架者,海瑞也。在党派分明,以百姓的名义争权夺利的大环境下。海瑞犹如黑暗中的一缕烛光,忠于国法,政务、提刑皆以《大明律》为准,在淳安对齐大柱的冷静审判,对郑泌昌、何茂才“河提决口是天灾还是人灾?”之直言审问,黄钟大吕;忠于百姓,淳安赈灾、大兴赈灾,实心为民不流于形式。对海瑞来说,嘉靖应该是海瑞成为直臣的外部条件,海瑞直言大明弊病虽触怒嘉靖,然嘉靖却留其性命,在帝王集权时代,稀奇。一直觉得海妻遇到海瑞这样的丈夫是真的不幸,想对海瑞说句话都是奢求。李时珍让海瑞和海妻正眼相视,仅如此都能让海妻莫大感激。曾子问孔子,一切都听父亲的就是孝吗?孔子答到“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从海门无后、对待海妻来说,海瑞对海母是“愚孝”。
沈一石、吕芳、杨金水、齐大柱、冯保、严世蕃等诸人皆各有其血肉。读罢全书,大量细节描写鲜活了人物感触颇深。提取有明一朝贪腐成风(十成中六成归官僚,三成归朝廷,一成归百姓)这一角度,揭示特权阶级对百姓、对掌权者的掣肘。以古鉴今,当今政府借《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释放出对内“开刀”信号又实际打大老虎67只,增强百姓信心,全民反腐,永远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