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100字
看本书前半部分的时候略有失望,因为大多数时候都在重复人类简史里的议题。包括人类并不特殊,编写故事的能力,文本和语言对社会的重构,快乐等等。后半部分精彩了起来,以宏大的视角看待整个人类的现代和未来。非常具有启发性。但仍如人类简史,仍有一些部分持有微微异议。
并不喜欢作者总拿快乐来说事,彷佛现代人的快乐和原始人的快乐差不多,几万年就白发展了一样。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不一样,需要的也不一样满足的也不一样,我们永远也不能直观感受别人的快乐,不论是现代其他人,还是古代人。再者,评价标准也并不是只有快乐,首先得活着才能感受吧?那预期寿命提高了这么多,是不是也算一种评价标准。而且快乐的原因也有很多,有意识形态的,宗教的,伦理的,经济的。怎么去权衡?所以总拿快乐来说事也很奇怪。
借昨天的例子说今天不好,又借今天的例子说昨天不好。虽然讲的都没错,还是感觉很奇怪。但奇怪归奇怪,世界和历史都很复杂,这么比较也没错。只不过那到底作者想要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但也许就像经济发展刹不住车一样,也许人想要怎样的社会并不重要,历史永远会顺着推动着,直到人类毁灭,历史还是要继续走的
把人文主义比作宗教确实是新的想法。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成长,自然就觉得人文主义就是真理,但中世纪的孩子不也觉得上帝是真理吗?说到底,只是赋予人类体系一个维持的意义罢了。再过些时候,会不会泛神论的基本核心变成了最主要的意义,人和其他生灵,和自然界真的能够平起平坐呢?
不赞同作者说人类已经被算法理论拆解,不存在一个独一的我自己这种说法。如我在文章中划线的一样,人类的科学现在只能证明存在,而不能证明不存在。就像欣赏美景时的愉快,俯视大地时的畅快,都不是生物医学可以解释的。在尚不能解释的前提下,就直接说这些都不存在,剥夺了个体的意义,感觉有些极端了。数据不会明白喜怒哀乐,虽然可以告诉你怎样更健康,但不代表就可以做出所有的选择。人比目前看到的更加复杂!
数据主义确实是比较吸引人的观点,而且大多数非常在理。但是,把数据主义和宗教放在一起比较却是有些不妥吧。毕竟宗教确实是想象力,而数据的汇集也确实是人为建设的。
总的来说,还是一种警钟。包括我之前也在想科技飞速发展下去的问题,也有老师讲座提到科技可能的代价。但事实是,世界确实太大,信息太多,掌握权力的人在忙着贸易政治人文,没有人有能力看清大局。所以只能顺其自然。担心什么气候变暖,说不定没到那时候人就都被自己的产物消灭了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