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
首先,要写在前面的是,此书并非佛祖传记。
主人公的名字叫悉达多,少年时习得教义,成年时流浪修行,中年流连名利场,暮年大彻大悟。
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曾遇佛组(乔达摩)讲经,他认同佛祖之所以成为至尊至圣源于自己感知、体悟、探索,并对文字和语言所能传递的表示质疑。
他认为在传达真意的过程中,必须表述的十分清晰他人才可懂得其中一二,所以这个细化的这个过程永远无法讲述一个人真正所悟之道。
譬如,我在写这本书评的时候已经过我自己的组织和调整,你看到的只是我试图让你更理解的解说,但这本书究竟如何要你自己读过才可知其趣味。
在习得的过程中,你的老师会是阻碍。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本身即是局限。
生命是生命力本身,而非外在表象。一颗石头当你叫出它的时候它只是一颗石头,
但当你去感受它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岁月和风霜的痕迹,乃至它深深浅浅的纹路与这个世界暧昧的以及你的联络。
修行绝非以某种固定形式,或固有观点引领,没有什么「一定」「必须」你要知道,你所经之路都是必经之路。
黑塞鼓励年轻人去体验,昨日已死,来日皆虚无,凡当下便是永恒。
书中动人之处许多,我且挑几点与诸君分享。
1.「在所有旅程的终点,我们都会回到启程之地,并第一次认识那里。」
2.人的自我是个深渊,走出绝望之境才可抵达圆满。
3.生命是不断反复,轮回,永不完结。
悉达多在坠入红尘俗世后,逐渐遗忘掉自己身上的佛性和睥睨人上的星辰之光,
几近泯然众人时惊觉不妥,竟也有了了却生命的想法,直到坠入河流的一刻方才觉醒。并在这样的绝望之中领悟生的希望,在人间走一遭从孩童到大人最后再成为一个孩子心性。
当他的生命归于平静,能够在河水中倾听万物之声时,他的孩子出现,至亲至爱无非骨肉血脉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他想让他的孩子少走弯路却也是徒劳,他想到他出离家以胁迫的方式逼父亲同意,一走就再没有回归,此时他必须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并如自己父亲一般放孩子离开。生命便是这样的循环。
在他年轻时,朋友一路追随他,遇到佛祖后朋友决定皈依佛门。
他孑然一身,至最孤独之境。
最后他仍一无所有,只拥有自己。
所有低层次的孤独都需忍耐,稍高层次的孤独带来愉悦和享受,最高层次的孤「独接」近虚无,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此处不讨论孤独到底是享受和忍耐,请勿以自己的意见粗暴代入)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悉达多》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