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读了蛮长时间,期间和母亲和朋友都讨论过,也随手写了一些想法,读完觉得虽然读得不够细致深入,但是自己想得还算清楚。我不觉得《巨婴国》是本多好的书,当然,这可能是出于对我所热爱的传统文化(及部分其背后价值观)的本能维护,但是我还是挺开心读了这本书,有一个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1. 一直以来精神分析饱受诟病的一个点就在于其无法证实,而这本书把这种说什么就是什么,有现象就推论本质的缺点放大了,毫无逻辑与可信的证据。而这本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书,只能成为“畅销书”(并且它被下架我猜多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它太过唯心且太过畅销),而无法被称为心理\\学”,因为它就是个随笔集而已,一点都不科学。
2. 另一个我比较反感的是以个别案例去证实一个普遍性推论,将少数人反应的问题说成是民族和文化的必然结果。当然以样本代表总体是统计学认可的,但是以个别代表总体实在太过分了。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受到了无理的攻击,并且引发了我的攻击性。任何文化都有精华有糟粕,抓着糟粕不放而全盘否定意欲为何?
3. 相比于精神分析,我自己一直更喜欢人本主义。至少人本主义研究的是比一般人更接近自我实现的群体,其研究成果呈现出一般人距离更好的目标的差距,并给出改善的方向;而精神分析研究存在问题的个体,指出人们这里那里的不足,但是很难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补足方案。这本书存在同样的问题,大篇幅指出国人不足,只用一两句话说你要练习展开自己的能量,接受自己的攻击性,你要有爱。But How?
4. 这本书有其可读性,但个人认为仅限于一部分人,比如具有独立的思辨能力的人。如果是太容易受暗示的体质,太容易被带跑偏继而陷入一种“我自己是巨婴,周围也全都是巨婴,这世界现在很差,以后也不会好”的焦虑中吧。这本书讲的两个核心是“巨婴”和“小道文化”,其实可以简化成两个部分来吸收:巨婴的部分来自省,辨别自身存在的问题(但不过分随意地对号入座),并接纳这个有问题的自己,然后伸展真是的自我;孝道文化的部分来厘清“边界”的概念,即“我是我,父母是父母,我们有联系,但我们首先是自己”,继而可以不被父母过分干涉(比如愚孝的要求),也可以不过分干涉父母。
5. 我自己可能也是属于有一些出于(非理性的)自我保护而不容易接纳别人观念的人,听到不同的意见总是会想办法辩驳一下,辩驳不过才勉强接纳一部分,但内心仍留怀疑,甚至可能很长时间内都会思考这个话题,去找反对的观点。这可能是个毛病,但是辩驳和思考会让事情更清晰更透彻。所以我喜欢自己这个毛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巨婴国》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