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一年》读后感1000字
看完了这本书后,随即在百度和知乎上搜索了本书的书评,想看看不同的人读完同一本书后的感受和思索。差别有多大,一致性又有多高。果真,赞美她的人不少,但中伤她的人也很多,而且听起来一个比一个有理。我是喜欢她的那一个。我恰巧喜欢她被批评为“文艺女青年式”的泛泛思考,或许是因为我的内心里也住着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文艺女青年。
喜欢这本书的人内心应该是敏感而孤独的。所以能像她开篇写的那样“无法克服一个人吃饭的羞涩”;也跟她一样在为自己心中建造一座开放的庭院的同时,也建造了一个门窗紧锁的小木屋,而小木屋里关着的灵魂才是那个真正的,胆怯的自己;也同样能理解远藤周作最终选择原谅赫佐格神父的原因;亦能深刻触动于刻在远藤周作那面朝大海的石碑上的碑文:“主啊,人是那么的悲哀,海是那么的蓝”。
我从不否认自己是个敏感的人,最近一次触发我思考的敏感发生在上周日的晚上。我们班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轻声对我说:“老师,我不敢睡。”我问:“为什么?”他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很可怕。”当时心里一酸,特别想哭,嘴上说了很多安慰他的话,同时心里上演着他描述不清的那个可怕的梦。巧的是,在周三晚上我也做了一个噩梦,有那么一瞬间也竟不敢入睡。这个噩梦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影响,只是从此想要给予这个小男孩更多的关怀。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敏感的人:敏感的人会被动性的洞穿对方的难处,就不能无动于衷,总想着为对方分担一些,就算是要委屈自己。往往敏感的人在事情未发生前就提前自我创造了痛苦。
明白了这些,就更想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敏感。
而孤独,从不讨厌或害怕孤独。因为孤独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自由,因为孤独能引人深思。为什么海桑会冲进一座山中,三十多天?为什么本书的作者蒋方舟会选择去东京,独居一年?为什么梭罗会手拿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两年之久?他们并不是逃避人生,而是走向人生。
梭罗在瓦尔登湖独自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思索着,进步着。他认为没有比孤独更好的伴儿了。蒋方舟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 海桑再下山来已是另外一人,他写道:
我的心无法安慰
我的心需要忘记
所以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去忘记一个人
去忘记一些事
然后,回来,以双手进入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东京一年》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