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读后感1300字
终于明白为何以“刺”为题了,刺伤害人,却不易被发现,像极了和平社会里的暴力。从校园暴力到职场暴力再到网络暴力,这场暴力是连环的,一环接着一环。
网络上,那些有关校园暴力的视频和图片历历在目,那些稚嫩的脸,本应无忧无虑却充满恐惧,本应天真无邪却嚣张跋扈得令人发指,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世界是怎么了?轻飘飘的一句“我只是觉得好玩”,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校园暴力事件,是你们太任性了吗?
我记得,事件中的受害者韩晓婷被打以后王老师首先想到的是为了荣誉不声张,大事化了小事化无。韩向警察求助时,一句没得手没证据把人打发,这一部分看得让人好难受,人微言轻是一种痛。在他们看来,似乎发生了的事才算是事儿。老师、警察,这些在我们看来代表着善良、正义的一方,偏偏在书里扮演了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面对校园暴力,他们没有尽所能想方设法去组织这些暴力分子的滋生,反而是他们的沉默、妥协、不作为助长了校园暴力,让那些本该在过着正常校园生活的人过得一点儿都不正常。作为一名读者,我特别同情韩的遭遇,却无法感同身受,因为,刀子不插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会有多痛。在这里,我还是为韩庆幸的,因为有媒体的介入,有了舆论的压力,校园暴力才得到了重视与关注,弱势群体才得到关注,施暴者才得到了他们该得到的惩罚。是的,所有苦难终于结束,正义得到伸张,可是留给韩晓婷的,却是一辈子的伤害,没有办法选择遗忘,于是选择了以暴制暴的方式,她从受害者的角色转换位了施暴者。
职场暴力的事件也就此拉开了序幕,虽不赞成以暴制暴,但我也不会同情刘涛的遭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刘涛现在所遭遇的,只是在为她年少的过错买单,原来,并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自己结的恶果,跪着你也要吞完。在书里,刘涛这个角色真是不讨喜,不知悔改却想要原谅,嘴上还说着“我当年什么也没做”,局外人的我们看着都觉得气愤,何况深受其害的当事人呢,真是无力吐槽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是你不配得到原谅。
后面这部分感觉写得有点乱,没仔细看,只是大概浏览一遍,写的是关于网络暴力方面。文中说:网络像一个大熔炉,什么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像一个火锅,所有人都在里面下着自己的菜。谁也不会去管火锅底料和汤汁的味道变了没有,只要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味道就好。它让每个人开始拥有言论自由,也让话语权逐渐趋于平等。可是,平等的话语权和自由的言论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世界越来越自由,还是意味着有些人的言论越来越不负责?
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网络上一些小事,放在互联网上,就被无限放大,然后民众就开始声讨,事情就失控了。特别是一些名人啊明星呀等等,明明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儿,偏偏在网络的推动下,就被无限放大,最后渐渐失去控制,在微博上,这种情况经常能看到的。而且,一件事微博下会有n多评论,褒贬不一,甚至,有些评论尽毁三观,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会在想,这些人到底是想干啥呢?也许,当网络暴力有了代价,所有人的言论才会开始收敛吧。
最后,愿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你我,能在花中成长,而不是被刺包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刺》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