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900字
读书分很多种,读小说散文与读教科书是绝对不一样的。许多人读《西游记》,用似乎极其“严谨”的态度将历史、物理学、现代职场潜规则等硬生生套入其中以彰显其智慧,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只会让《西游记》真正的价值湮灭。比如悟空、八戒总是喜欢揶揄众人,这些玩笑话只要能让大家乐呵乐呵,就已经足够,可偏偏有些人抓住只言片语开始大肆想象,能够通过一个两个词汇发展成厚黑学,这些阴谋论者紧绷着神经,抓住细枝末节使命分析,看书时累,活着更累。正如胡适所说:“《西游记》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我看一本书,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没有有用与没有用,我并不认为名著就必须揭示点什么。
关于四大名著,小时候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打打杀杀,出场人物太多名字又难记,丝毫不感兴趣;《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漂亮姐姐,于是乎捧起书如获至宝,几天时间就看完了;《西游记》在86版电视剧中已看了个大概,从没想过再去看书,是最近突然一时兴起想窥个全貌,于是看起了原著。花费很长时间看完,开始时也不舍得略过诗词,最后终于肯舍得把大段人物的转述略过。唐僧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在看的过程中已吐槽他千千万万遍,有时候气得直拍案跺脚翻白眼,其他几人倒和电视剧相差无几。但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中,四人都逐渐有了变化,虽然唐僧还是脾气臭、爱说脏话、用刑罚威胁悟空、哭哭啼啼,但终于知道明辨是非,开始信赖悟空,不偏听偏信(爱管人的小娘子一般的存在);悟空一如既往的重情重义,但也由一开始的锋芒毕露变得善于变通,懂得曲线解决问题(男神、主心骨一般的存在);八戒贪吃好色一样没改,可是最后几次遇难也开始不再偷懒主动出击(喜欢撒娇使坏的熊孩子一般的存在);沙僧由一开始的明哲保身,到后来也愿意替队伍分忧解难无条件支持悟空(存在感太弱无法描述)。总之,这四个人物各有各的可爱与可恶之处,趣味性战胜了许多分析者的所谓理性,对于我而言,已足够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游记》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