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200字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200字

内容很翔实。邓小平时代何尝不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何尝不是党龃龉爬升的过程。个人的命运彰显国家的运势,国家的运势也寓于一个个个体。后者在邓公身上的表现更为明显。中国人民对于邓小平充满感情,从邓公的称呼中就得以感受。
首先谈谈对书的见解。
1本书在前言部分就已经表述了作者的创作历程,包括走访各方面中国人民,采访各国与邓公接触过的领导,多方收集数据等,可以看出作者在著书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因此文章的可信度与可读度比较高。
2全书基本按照时间线路分不同主题介绍了邓公生平大事,使我个人对于曾经十分模糊的部分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认识。比如怀仁堂事变,比如邓作为第二代领导人实际的职务和公开的职务等。
3作者写作时注重埋下伏笔,能够以上帝视角去看待前后因果关系,阅读时能够不断激发阅读兴趣。
下面简谈对邓公其人的感知。
1人生贵在经历。杀不死我的只能使我更强大。最有名的三起三落铸就了在党政军三界游走超强的自信,过人的气魄。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我就是怎样都能起来:外交,军事,经济,平乱自然举重若轻。玻璃心不怕,多碎几次就好了,越不敢碎碎的时候越痛苦。
2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邓公在攻打越南时合纵连横,安抚美日,拉拢东南亚诸国。这是做全盘考虑的经典之作。一旦我们短视,就总容易被突发事件打击,就难以达到预期。关键是发散的想问题,这例即是利用国家间利益冲突。当然这与邓公统率军队的经历不无关联,又是第一点。
3抓大局。抓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在是战略眼光。其他的领土争端,形态冲突都可暂避。香港如此,台湾也必如此,金家早点看清定会喊真香。
4要坦诚。邓公曾有一段密集的出访期。访美走日,从不避讳中国当时多么落后,虚心求学,使人尊敬。生活如此,放下面子生活更加坦荡。
5用事实说话。政治斗争的破局就是用事实去解决。南行讲话对峙保守派并最终掌握主动。
6不为名利。甘为幕后的决策者,死后捐献角膜等,一生起落,名利只为浮土,献于中华,被人铭记才是永生。
7大是大非面前的清醒。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次落时拒不表态为后面的起赢得所必需的条件。
8重视人才。9与下属交往不过分亲近。10处于弱势时的强硬。……
总是很功利的想让自己通过读书去学到人生的大道理,去变得更善于参透人情世故,更善于在工作中左右逢源,想象用几本书奠基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处世之道……但是也很清醒别人的人生总是别人的人生,全面的效仿也一定不会收获同样的成功。
读完一本书会有一时的感慨,罗列几条要点后,也许会继续投入到下一本书的徜徉中去,时间长久,也许会忘记邓公的故事,参悟的道理,那么读书又是为何呢?一直在探寻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一直没有终极答案。是功利心太重,也是阅读的书还不够。
还是向邓公学习吧,干下去就知道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