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罗生门》读后感_1200字

《罗生门》读后感1200字

地狱变—芥川龙之介

生理的死亡可能是进入新的生命,而绝望这种“致死的疾病”的特点是既没有生的希望又不能轻易死去。所以绝望的公式是:对自身的绝望,在绝望中想摆脱自身,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无法摆脱的一种折磨。《地狱变》直击人心的是芥川龙之介在现实中艺术观的扭曲与挣扎的绝望。


主人公良秀是个桀骜不驯的画师,将画作艺术看得高于一切,同时又是个爱女至深的父亲。在权倾一时的堀川大公的命令下,良秀全神贯注地绘制画作“地狱变”图,但他始终无从构思年轻人被焚死在槟榔毛车的核心画面。大公老爷醉心于良秀之女的美色,试图强占却无法得手,因此居心叵测地答应良秀为其点燃槟榔毛车,观赏艳丽女子被烧死的画面。因而,作为侍女的良秀之女最终被锁链捆绑着惨死于槟榔毛车中。画师良秀眼见心爱的女儿任烈火烧遍全身,虽然本能地奔向车子,但这种痛苦瞬间被艺术的激情所淹没,很快他从父亲的立场转换为画师的。鬼迷心窍地,眼前所见之景,只有绚烂火焰的颜色,以及在火焰中遭受痛苦的年轻女子,他如愿以偿地完成了画作,然后便悬梁自尽了。就是这样一个“专横傲慢”、“刚愎自用”的画家良秀,曾为了画作而狠毒地用铁链锁缚住心爱的弟子,任猫头鹰啄撕,也因残酷的实践没能让他成就“地狱变”,老大不小的人却躲在了无人的地方嘤嘤哭泣。创作信念的驱使下他以牺牲女儿为代价才得以完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地狱变”。


芥川赋予画师良秀的是怪癖丑陋,不为世人接受理解,孤独残暴的形象,以天朝第一画师自居。他似乎遭到了诅咒一般,陷入为艺术而牺牲自己人生的悲剧。想起了唯美派的王尔德力行“为艺术而艺术”,良秀虽死内心并无悔意。艺术至上的良秀可能是芥川在面对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各种矛盾的摇摆不定心态的写照。很多艺术家都将艺术看作是解决矛盾和带来缓和的办法,或是逃避现实不愿直面生活。以为沙漠中一定存在一口井,毕生始终走在现实的荒漠中。为了捕捉飘忽不定的艺术美感,甘愿付出一切,放下人世道德的束缚和情感只是为了证明艺术在幻灭的人世曾经放射过光芒。思慕着心中的那块圣地,芥川作为一名虔诚的朝圣者,跋山涉水任孤独盘踞。他承受着现实生活对于艺术的压力,既有外部社会的压力,也有家庭生活的压力,种种的压力,让他感到“寂灭之感”最终陷入绝望的地狱


我们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灵魂的铁塔里,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借助语言、手势、文字、符号,面对面时可能是眼神或表情。这些信息是否具有相同价值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非常可怜地想把心中的财富传达给别人,别人可能不屑,或者没有接受这财富的能力。而艺术家们给自己创造的一个世界是多么神奇又脆弱,有时候,自己或是他人的骄傲和蔑视就轻易摧毁了这座铁塔。什么时候开始人处在了孤独的渊薮呢?


没有爱的艺术,是人心的地狱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罗生门》读后感_12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