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2300字
《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是我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读完的小说,历时6小时12分钟,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小说。小说情节深深吸引着我,压抑着我,让我很想进入书中,把这可怜的一家解脱出来,他们缺失的是沟通、是平等。
詹姆斯是中国人,由于父亲来到美国,使他从一出生就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与嘲笑,他的父母没有告诉他该如何去做,他变得自卑、敏感、不合群。他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哈佛博士的头衔,并在实习期间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丽琳。
玛丽琳,美国白人女孩。从小就思想叛逆、与众不同,喜欢男孩子的手工课、喜欢物理、想当医生,不顾周围人的眼光,用梦想堵住耳朵去拼搏,可是在遇见詹姆斯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爱上亚洲男子并结婚,却在婚后应了母亲的预言,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无法融入美国上层社会,他们没有朋友,日复一日的家居生活让玛丽琳烦透了,终于在母亲去世之后她爆发了——离家出走。她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她要当医生!然而,意外的怀孕阻止了她前进的脚步,她不得不再次回归家庭。然而,她心底终究是不甘的,她将自己的心愿完全倾注在自己的女儿身上。
莉迪亚,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女儿。母亲离家出走时,她只有五岁,她一厢情愿地认为是自己和哥哥不听话惹妈妈生气,妈妈才会离开,便跟自己发誓:只要妈妈回来,她一定听妈妈的话,无论妈妈让她做什么!妈妈真的回来了!莉迪亚真的做了妈妈让她做的一切:喜欢化学、生物;将来当一名医生。莉迪亚不喜欢这些,但这是妈妈期待她喜欢的,所以她接受了。她害怕,一旦自己违背了妈妈的意愿,妈妈会再次离开,她是一个很满意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子!爸爸小时候没有融入美国上层白人的圈子,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融入进去,他让她参加聚会、看电影,可这都是莉迪亚没有办法完成的事,她便假装打电话、假装有朋友。她喜欢洋娃娃,可妈妈送她的礼物都是书,是她不喜欢的书;她喜欢项链,爸爸终于送了项链给她,却附带了令人厌烦的“期待” !爸爸妈妈把期待和宠爱都给了莉迪亚,却忽略了另外两个孩子,他们心理不舒服,而莉迪亚更是被超重的“爱”折磨得几近崩溃,太累了,只有哥哥内斯能给她安慰和同情。
内斯,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儿子。优秀的学生,充满了对太空的幻想,想当一名宇航员,他对宇宙对天文热爱得要命,喜欢物理学、飞行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很想要一台望远镜作为14岁的生日礼物,却收到一台带闹钟的收音机!父母如此不了解自己,却无限宠爱自己的妹妹,内斯心理天平失衡,就在他把妹妹推下湖的刹那,他似乎完全明白了,这不是妹妹的错,把妹妹救上岸,从此他成了妹妹唯一的知心人,他知道妹妹不喜欢科学,不喜欢爸爸妈妈给她的一切,她只是想让这个家圆满,不想再失去妈妈、不想让爸爸崩溃、不想让这个家瓦解。虽然理解妹妹,可他却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让他压抑、窒息的家!所以当接到哈佛大学的邀请函是如此迫不及待地离开,他的离开最难过的是莉迪亚,她无法忍受没有内斯的家,为了阻止他离开,她藏起了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去接近他最讨厌的杰克……
杰克,他们的邻居,跟母亲一起居住,但他的母亲每周一至周六晚上都值班,他其实是一个没人管的“野孩子”,但他喜欢内斯,他不会伤害莉迪亚,而且耐心地充当了莉迪亚的精神垃圾桶。莉迪亚得知了杰克喜欢内斯的事实很震惊,但杰克告诉她至少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必去做别人要求他做的。
其实,所以这一切,有一个人看的最真切,那就是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小女儿——汉娜!作为家中一直被忽略的孩子,汉娜从小就学会了躲藏,她经常躲在餐桌下面(我也就纳了闷了,家里俩大人怎么就不能注意一下自己孩子怪异的举动呢!)窗帘后面,一言不发,她知道她没有发言权,所以她明知道姐姐凌晨两点出去也没有阻止,(也阻止不了)甚至还想姐姐不在了,或许父母哥哥能看她一眼。
与众不同的一家,与众不同的家长,造成了最大的悲剧——莉迪亚自杀了!这是她宣泄内心的唯一的方法,她想起第一次落入湖水那种解脱,她觉得那才是她该去的地方。试想:如果詹姆斯在小时候能够有人指点让他不去在乎自己的肤色融入社会中,如果他婚后能经常带着妻儿去旅行,能与邻居和谐相处,让孩子没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如果玛丽琳不自私地离开家给孩子带来恐惧;如果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女儿身上;如果她不忽略儿子和小女儿,那么结局就不会如此凄惨!一家五口会幸福地生活,丈夫不会出轨,儿子女儿也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作者伍绮诗在文章的最后,写了莉迪亚的内心世界,说是在杰克的话语中,自己知道了该怎样去做,在凌晨两点的湖边重新许下新的承诺:这次不是对妈妈许的,是对自己。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她决定改变一切。她希望通过一个仪式来确定,就像成人礼一样,然而这个成人礼的代价太过巨大,把她的承诺定格在冰凉的湖水中。或许是作者希望有个美好的结局吧,因为在文章结尾她写了全家人都因为莉迪亚的离开而改变,互相包容、理解、关爱,以告慰莉迪亚的灵魂吧!
武志红老师有一本书,叫做《为何家会伤人》,这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这本书的作者虽是美国人,可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事情在中国不依然存在吗?家庭教育,家庭无声的引领对孩子们的成长真的是太重要了,真的希望父母们也能多读书,多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不要让孩子在一个人多的环境里孤独的成长,既然把孩子们带到这个世界,就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吧!
写到这,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家长不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与隔阂,那么在学校,老师不公正地对待学生,会不会使受宠的学生有压力并且远离其他人;会不会使不受宠的学生心生怨恨?在单位,领导不公正地对待下属,会不会使员工离心离德呢?似乎扯远了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无声告白》读后感_2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