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400字
这本书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新儒家,甚至于佛教禅宗的起源发展及主要的思想主张都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还有一些例证,概括得比较简练通俗,我等哲学盲读起来也不太乏味。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要内圣外王,内外兼修,它是入世的。是要融入到世俗中去的,孔子主张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凡事正名,君臣父子都是名,负有这种名的人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义是遵从道德应该做而去做的,仁是就是爱人。
墨家是儒家的反对者,(1)儒家不相信鬼神,墨家相信天鬼的存在;(2)儒家认为人刚出生前三年没有行动能力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过世要守孝三年,墨家认为这样礼节烦琐,浪费人民财力物力。(3)儒家相信命运早已注定,造成人们懒惰。墨家主张兼爱,平等的爱所有人,不分亲疏你我。这也是和儒家有差之爱的一个不同之处。
名家主要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为代表,政治课上唯物论常见的选择题,不过解释倒是有点意思:马的属性是动物,白的属性是颜色,所以白马和马的属性不同;马是包括所有的马,外延上白马只是马的一种。马是共性,白马是特指。
儒家里有一个坚持人性本恶,代表儒家现实主义派的荀子,有意思的是他有两个法家的徒弟,一个是韩非子,一个是李斯。曾经都是致力于国家思想和政治上的统一,后来韩非子成了法家的创始人,被李斯害死。李斯,焚书坑儒最后也不得善终。儒家《礼记》里说,礼不下庶人,邢不上大夫,法家坚持大夫犯罪一样要受刑,邢的范围扩大了。另外,法家坚持天子要有驭人之术,根据一定的法度把治理国家的事情权限分配下去,而不是事必亲躬。
阴阳家出于方士,主要分为六种,天文(老夫夜观星象之类)、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就是看风水啦)、形法。他们对中国思想的贡献是对自然事物用自然力做出积极的解释。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阴阳学说中易经的经就是传说中的八卦了。
道家和道教不同,道家追求遵循自然,如庄子的逍遥游,道教是讲求练道修仙,是违反自然的。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怎么避呢?就是躲到深山老林里"隐世",《老子》表现出来的企图,就是一个人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他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庄子认为幸福有两种,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相对幸福是根据自己顺应自然就可以 ,他对自然万物的本性有理解,所以他的幸福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不为情所扰,享受灵魂的和平。所谓绝对幸福,就是已经和道合为一体了,庄生晓梦迷蝴蝶,自己是人是蝴蝶都分不清了,那就幸福了。。
传说老子晚年出关不知所踪,所以好事者说他晚年西去印度收了几个徒弟,然后才有佛教,权当开玩笑了。不过佛教的中道宗与道教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佛教虽然有很多分支,但是都相信业障因果,业障消尽,他就脱离轮回涅槃了。佛家的哲学,第一义不可说;修行的方法,不知之知,不修之修,因为不修就是一种修;然后修不修得成,关键在于顿悟了,这类似于量变质变的说法;至于顿悟以后变成什么佛曰不可说,嘘~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佛家求佛,道家求仙,儒家求圣。不管从哪些方面来说,都不适应于当今社会。冯友兰先生在开篇里说,中国人不热衷于宗教,因为太关切哲学,然而中国哲学的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
谢谢阅读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_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