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_1100字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1100字

我的习惯是除了一些工具书以外,不啰嗦几句书评,就不把书收起存档。好像没有一个总结,就不算这本书结束了一样。
又是一本青春文学。这几年此类书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列在书店的架子上,挂在书城的热销榜,摆在少男少女们的床头案上。
我记得我看的第一本这类书,是大冰的《乖,摸摸头》,封面的小孩儿实在激萌。再来看的蔡崇达的《皮囊》,因为是老家人,文中熟悉的味道总是透出来回进去的环绕。
讲故事的书,有江湖有酒,有奋斗有哭。我有时候想,这么年轻的一批人,他们是哪儿来的那么多故事,那么多人呢?是他们善感,还是我们迟钝。
小时候写日记,老师说要带上发现美的眼睛,后来发现了,又学着转化文字去表达。最后成大器者,也许就是这些人了吧。他们说睡了浮躁的世界,安慰了匆忙的男女,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许你说,这就够了吧,我们只要在繁忙生活外获得抚慰,心里好过一些,就足够了。
但我觉得不太够。也许是错过了读的时机,有一种"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时光错过感。
之前看到某位书友评论《摆渡人》的时候说,并不是这本小说不好,而是它针对的是十三四岁的爱情懵懂期的孩子,而我们已经长大。那一盆盆的鸡汤已喝不下,那一团团的炉火再也温暖不了我们。
就像这本书里刘同说的:"最深刻的印象?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每一句好笑的台词都听过,每一个情节都猜中了,演员的每一个表情都是按脚本走的,每一个大反转都像过年的腊肉,饱含年代久远的味道,以及电影开始还不到十分钟,结尾就已经被大伙儿猜中"。我对这本书的印象,也大约如此。
不过某些部分还是不错的。很多书有虎头蛇尾的毛病,这本我反倒是觉得后半部分更好些。
刘同很准确的形容了一些感受。他说不能被身边的人准备的理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他说我们轻轻松松就能交换照片、连线视频,已然不会再通过文字或聊天先走近一颗心,再认识一个人。他把这些归类于"孤独"。
社会就像一个江湖,那些顶尖的高手们有自己的琅琊榜,寻求着排名靠前的对手挑战。他们有目标,有对手,往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独孤求败"冲刺着。
我们呢?我们这些凡人,看不见对手在哪里,等待和寻找的时间长了以后,只好学会和自己沟通,与自我对手。
其实我不喜欢这个书名,它在黑白的封面上盯着我,告诉我孤独是一种失败。
孤独不是,至少我的孤独不是。
孤独对我来说,是那种"我不烦你,你也不要来烦我"的状态,是一个人舒适的在书中与自己交流,是我与自己的对手,是我看着自己长大,经历"我真完美--我真是弱爆了--我真是一无是处--我好像也还可以,慢慢会更好"的过程。
尽管"别人看你愈发稳重,波澜不惊,你看自己却是寡言少语,触目惊心",但我会在这种触目惊心里积攒能量,无需破茧,只要是最好的我。
我的孤独,不败不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