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1700字
回想自己的学生生涯,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耍,微博里晒得都是今天去哪儿吃饭、又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却很少晒自己看了什么书,有了什么样的收获和感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什么新的规划。似乎对于未来,我抱着且行且走的态度,到了再说。就如同很多早就布置下来的任务,总是赶在deadline之前完成。粗糙的质量,混乱的逻辑,糟糕的表达,呈现在导师面前的这份文稿,不仅是你的作业,更是你对任务的态度和精神面貌。你怎样对待这项任务,你展现在导师面前的就是什么样的态度。
刚入学的时候,实验室开会,师兄师姐们在讲台上将自己看了的论文,最近的研究内容展现给我们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好像在听天书,晕头转向。不知道师兄师姐们讲了什么,每一个专业术语都像是高高在上的女王。那时候,总是拼命地问身边的师兄,这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师兄好脾气地跟我认真地解释。会后,师兄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其实这些内容都需要自己课余时间去了解。不断地去查找而不是总向别人请教。那时候太年轻,以为师兄不喜欢我问东问西。现在想想,大概是师兄想要我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这几年的生活中,我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也没有好好思考师兄的话。有些懊悔,也有些庆幸。至少现在还不晚,晚总比没有好。最近在看的一部韩剧《她很漂亮》。女主李慧珍从管理部门调到了时尚编辑部门,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她向自己朋友抱怨的时候,朋友问的一句话非常犀利,引用如下:“你努力过吗?你进入编辑部之后,你有找过一本那里的杂志读读看吗?”当看到这个场景时,瞬间被震撼到了。那个时候,也在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改变呢?
女主的做法是开始看好友收集到的所有杂志,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便利贴上记录自己的问题,然后在好友有空闲的时候,一一解答。这和书本中的读书阶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本中将读书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培养读书习惯。100天完成33本书的阅读,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也为了让自己学会时间管理,这不正好是时间管理最好的实践方式吗~第二阶段是培养专业能力阶段。有了良好的度数习惯之后,开始阅读自己专业的书籍。以前我一直觉得本专业好难。现在看了书之后发现,书本中的一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如果你读了这个专业100本书,你还怕自己对这个专业不了解吗?这一阶段和《她很漂亮》中女主看杂志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是类似的。一年读完100本书,不仅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能提升自己快速学习、分清重难点的能力。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难点?哪些可以忽略都一清二楚。也许一开始不明白,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我想这些都不再是问题。同时,你也会开始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不同领域和专业都是有相通的地方,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不仅要精通本专业,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行业和专业。这就是第三个阶段需要做的阅读。比如,你只掌握了制作一个板凳的技术,你在板凳制作领域有着高超的技术和能力,但是如果你对板凳的销售、策划、市场毫无了解,你对美学、色彩等毫无建树,你对动力学、物理学不了解,那么你只能成为板凳技工,却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板凳设计师。就如同你会做衣服和你能设计衣服是完全两个概念。这个观点,和我前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所以,书本是相通的。
红皇后效应:如果你的速度与周围环境变化一致,就只能原地踏步;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前迈进。要想去别的地方,就需要用比现在至少快2倍的速度奔跑。跨专业、跨领域去尝试新的东西,就需要比身边的人多付出至少2倍的努力和辛苦才能跟上步伐。为了跟上优秀人的步伐,我们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努力之前,我们应该好好观察这些优秀的人的行为处事模式,不断地学习、领悟和模仿中进步。比如,文章中讲到智厚让洪镇洙在100天里采访10名CEO,希望他在这个过程,坚信自己能够完成这项看起来完成不了的事情。也希望在和CEO交流中,明白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哪些是可以值得借鉴的。这个过程真得非常值好好思考。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籍,我想可以回过头来再好好看看~关键也是要好好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_1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