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以上几篇书摘笔记来自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只因书中字字珠玑,名言不断,才兴起摘抄之心,但后来发现要抄的太多,就又懒了。买这套书和简单了解梭罗纯属意外,本不知梭罗大名,只因看到此书是高中生必读课外书,才给孩子买了,还是中英版的,自己想了解一下,终一发不可收捨,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首先是我英语己经荒废,这种中英排版的对我来说阅读体验不好,更主要是此书太出名了,中译版近百种,各版本千差万别,甚至章节也对不上,我就是找了三个版本混合着看的,自虐啊。看完全书,根本就没感觉到此书是写于170年前,要知道,那时还打鸦片战争呢。此书来历是1845年春,28岁的梭罗在瓦尔登湖湖滨建起木屋,开始过著与自然溶为一体、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他在此生活了两年,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刻思考,写出了影响世人至深的著作《瓦尔登湖》于1854年出版。这既是记实的散文,又充满深沉的哲学思考,又反应作者纯洁如蓝蓝的湖水一样的灵魂。棱罗在湖边自己造屋,种粮,取水,读书,赏景,闻籁,看鱼跃兽潜,鸟翔虫鸣,观春绿冬白,树拙草密,望天蓝星灿,沙白水清,融四季万物,灵静心宁,思人类自然,共依共生。全书充满淡泊宁静的感觉,但作者却未追求明志和致远,只是人类回归自然的一种实践和体验,这就使这种心灵更加纯净和超然。如果因为作者完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称之为极俭主义者,其实后世对其评价为自然主义者更为贴切,陶渊明和他所作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以及桃花源记,也和棱罗一样回归自然,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陶渊明更多的是种个人行为,而棱罗及《瓦尔登湖》则提出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他比别人更早更敏感的发现工业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的脱离,人类己经不知不觉脱离了自然,正是这种哲学思考和精神价值,棱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才在他死后逐步被人熟知、追捧,并对170年来自然主义哲学产生重大影响。全书无疑是一篇精美的长篇散文,不次于些散文大师之作,里面一些关于自然、教育、生活等方面的思考,也极具深度和广度。整体看,书中体现着淡然,寂寞和智慧。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棱罗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名言,看来至少170年前孔圣人已经走向世界了,甚至对棱罗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瓦尔登湖因这部书举世闻名,但在众多读者眼中,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座小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家园的象征。归去来兮,何处是我的瓦尔登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瓦尔登湖》读后感_1000字